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常州工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新能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常州市重点实验室、常州现代光电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
本专业培养从事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技术开发与应用系统的设计、测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光伏材料制备技术、光伏器件开发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光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光伏检测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能源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生产企业、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新能源电力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研发、生产、经营、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盐城师范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能源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学修养、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着重掌握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进行太阳能、风能利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生产管理能力。毕业生能在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并能够进一步在相关领域研究深造,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高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工艺、光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用电技术、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空气动力学基础、风力机调节原理、风力发电与应用、风电机组的检测与控制、风电系统并网运行、能源科学与技术导论、能源工程管理等。
学院教学科研成绩显著: ,无机化学课程为省级优秀课程。近年来,获得省级精品教材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学院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电气技术研究所广泛与企业合作,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视察我院化学储能与动力电源研究院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近5年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和教育研究论文近300篇,其中260余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被SCI、EI等收录近125篇,转让科技成果近21项,出版著作8部,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5项,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4项。学院注重学生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江苏省首届化学化工实验技能竞赛中,我院学生分别获得化学组、化工组比赛一等奖,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三年学生考研率均超过25%。
主要开设有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其相关课程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程,材料科学导论、环境保护概论、化学信息学、高分子化学导论等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方向课程。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南京理工大学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专业,是江苏省能源动力重点专业类组成专业,具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和工程热物理博士点新能源方向。本专业成立于2010年,是我国首批11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规能源高效清洁开发与利用和新兴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洁净煤及能源动力设备与系统等方向具有优势。毕业生可从事常规能源与新兴能源产业的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运行控制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开发利用、常规能源高效清洁开发利用以及相关能源动力设备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器件、设备与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管理等专业工作,富有专业精神、视野开阔、竞争力强、创新意识浓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以能源高效清洁转换为核心的新能源与能源利用相关基础知识,如力学与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工程数学基础、高效清洁能源基础理论等,掌握前述四个方面的基本专业技能,接受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新能源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素养;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5.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交叉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能源化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光伏器件与系统、风能转化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与控制技术、燃烧理论与设备、生物能源工程、储能原理与技术、动力机械原理与设备、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常州工学院
专业咨询电话:
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常州新能源学院和江苏省中小企业新能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政、校、企联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利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制图、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光伏发电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光热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新能源及电力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电力、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在各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研究与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淮阴工学院
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和要求,本专业面向新能源行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技术知识背景,了解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动态,重点掌握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能够在地方相关新能源产业,从事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工程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运营管理等面向第一线工作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制图、电工学、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生物质能生化转化技术、生物质能热化学转化技术、燃烧学、新能源热利用与热发电原理及系统、新能源概论等。
河海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河海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利水电、其他电力和动力工程等相关发电厂、设计院、制造厂、施工单位和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盐城师范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能源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掌握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进行太阳能、风能利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生产管理能力。毕业生能在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工作,并能够在相关领域研究深造,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高素质的应用性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工艺、光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用电技术、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空气动力学基础、风力机调节原理、风力发电与应用、风电机组的检测与控制、风电系统并网运行、能源科学与技术导论、能源工程管理等。
主要开设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其相关课程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程,材料科学导论、环境保护概论、化学信息学、高分子化学导论等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盐城工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承担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产品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风力发电企业、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传统的火力发电企业、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施工单位、科研院所,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毕业生具有进行生物质气(液)化工艺的制图、设计、测试、计算分析、节能减排、试验研究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适应国内外生物质能、沼气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需求。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的基本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生物质能源工程,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生物质化学与利用,风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沼气利用技术,氢能和核能技术与应用,化石燃料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测试分析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与设备,能源工程和管理,炭材料与炭基肥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热电企业、制造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常熟理工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新能源材料、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太阳能电池、新型储能电池、风光互补发电与控制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基础 硅材料、电池原理及制造、光伏电池组件的设计及制造、新能源发电与控制、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测试及标准介绍、半导体器件、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光伏系统设计原理、智能化风光电站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政府机关等与新能源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型能源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生物科学(农业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与企业策划等训练,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组织培养、园林制图基础、设施环境控制技术、设施园艺学概论、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生态农业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设施农业企业等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发展、教学与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