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26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59 | - |
| 高职排名 | 315 | 43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88 | 0 | 16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80 | 0 | 1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92 | 0 | 16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70 | 31213 | 1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37 | 435584 | 180 | |
| 2020 | 中外合作 | 专科批 | 184 | 459239 | 180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30 | 327216 | 180 | |
| 2020 | 中外合作 | 专科批 | 187 | 345483 | 180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其源头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废科举,兴学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组建新的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2020年又接收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至此完成了十校合并。学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不渝培养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高职高专批次
文化课、专业课成绩达到自治区专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采取专业志愿清方式录取;
学院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及推荐工作。目前,一个覆盖全区、面向全国的就业网络已基本形成,就业势头良好。学院与区内外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合作意向,开展“定单式”培养。学院积极推行“双证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学院始终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依托教育、科研、培训平台,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增强主动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为自治区、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院毕业的大批优秀人才分布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乃至自治区和外省市的各行各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的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市,是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学校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创建于1956年的平顶山煤矿学校。后在此校基础上分别成立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平顶山煤炭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平顶山市工业贸易学校并入学校。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平煤工程技术学院落户学校,开启了学校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1、按照教育部及各招生省份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本人专业志愿及学校招生计划,按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对不符合国家招生有关规定或专业计划已满又不服从专业调整的考生给予退档处理。
学院与宝钢集团、国家电网、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兴通讯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山西晋煤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等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其中,学院还与中兴通讯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新疆焦煤集团、浙江富豪时装公司、北京京胜世纪科技公司、郑州捷安科技公司、惠州市创仕公司等合作开办了与专业相对应的订单班,新生入校即可进入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订单班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向全国,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进入到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其中,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生产一线技术岗位人员我院毕业生占到70%以上;毕业生中,先后有1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厅局级领导岗位,300多人走上了矿处级领导岗位,6000多人走上了科队级领导岗位。
就业工作所得荣誉:连续六年保持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