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重庆文理学院 |
---|---|---|
软科(综合) | - | 328 |
校友会(综合) | 246 | 281 |
武书连 | 285 | 381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9 | 63644 | 518 | |
2021 | 其他单列 | 本科一批 | 524 | 108202 | 518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一批 | 518 | 116712 | 518 | |
2021 | 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联办,就读在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 本科二批 | 515 | 121053 | 400 | |
2021 | 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合办 | 本科二批 | 505 | 135597 | 40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3 | 11833 | 558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一批 | 562 | 20879 | 558 | |
2021 | 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合办 | 本科二批 | 557 | 23563 | 466 | |
2021 | 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联办,就读在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 本科二批 | 556 | 24136 | 466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6 | 119572 | 400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480 | 173219 | 40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7 | 23563 | 466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3 | 44205 | 446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7 | 11544 | 456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2 | 58335 | 446 | |
2021 | 定向西藏就业 | 本科批 | 521 | 49858 | 446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95 | 61348 | 446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19524 | 456 | |
2021 | 定向西藏就业 | 本科批 | 519 | 19222 | 456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优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学校建校于1948年。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1102.6万册(种),其中纸质文献258.8万册、电子资源843.7万种。校园四季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教学、科研等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我校建立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形成了“解困、育人、成长、回馈”的良性循环。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学校扎实落实“奖、贷、助、补、减、免、捐”的资助体系,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入学再办理入学手续。学生入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生活费可以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及参加学校勤工助学活动解决;针对家中突发重大变故的学生,学校设立了临时困难补助。
执行教育部及各省规定。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学校坐落在重庆市永川区,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89.7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近18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近4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30余人;外籍教师(专家)20余人,外聘专家3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来自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留学生100余人;与市内外30余所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400余名。
★贫困生绿色通道
1、国家助学贷款(可贷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最高限额6000元/年)
2、学校助学贷款
3、学校勤工助学工程
4、学校临时困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