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142 | 199 |
| 高职排名 | 138 | 85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12 | 139296 | 20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46 | 221504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8 | 161638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0 | 225511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0 | 183525 | 200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优秀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
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湖南省化学工业学校,1998年9月与湖南省资江化工学校合并,2003年4月升格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月与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省文明高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是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计算机、化工两个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在全省较早牵头组建了湖南化工职教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89家。创建了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株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小微石化企业合作发展委员会。近三年,学校面向企业各类培训2.5万余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68项。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构建了通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搭建实践训练拓展平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提高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四轮驱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就业创业教育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用人单位遍布全国16个省市,与2000多家单位建立了固定用人关系,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8个以上。
学校坚持“根植化工,合作育人,创新驱动,铸造品牌”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笃学、精艺”的校训,形成了“和谐、奋发、唯实、创新”的校风,构建了“四个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内涵式、开放型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准确的办学定位。
1、交通便利,从长沙黄花机场到达我校只需30分钟;学校附近有长株潭城轨大丰站;市内有34路、68路公交车直达。
2、环境优雅。花园似的校园,点缀得五彩斑斓,更显得生气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在校道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袭来了一股花卉的幽香,送来了一阵青草的新鲜,更带来了学习的气息,沁人心脾,令人陶然欲醉!漫步在这"成长的家园"里,在"风"中接受阳光般的沐浴,在细雨中接受他的洗礼,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一、学校简介: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9年,2000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院座落在中华民族青铜文明发祥地、中国古铜都铜陵市。占地面积760亩,现有校本部和西湖校区,分别毗邻国家AAAA级风景区天井湖公园和西湖湿地公园。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万余册,拥有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100余个,各项教学实训、生活服务和运动健身等功能设施完善。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
2003届
2003届是我院的首届毕业生。只有“机电技术”专业117名毕业生,经过学院就业指导部门的努力,克服经验不足的困难,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成绩喜人:经省教育厅就业管理部门核准,就业率达98.29%,在全省名列前矛。从就业质量上看,90%工作地点在地市级以上城市;30%以上在知名的上市公司;70%以上从事技术或管理岗位;30%在省外工作。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和我们保持着联系。
2004届
我院共有2004届“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汽车应用技术”、“制冷与空调”等4个专业242名毕业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有了03年成功推荐的运做经验,再加上03届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的良好表现,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经过对省内外就业市场的积极开拓,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网络:省内的合肥、马—芜—铜经济带,省外的长三角、珠三角都建有我们的就业基地。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45%(安徽省教育厅核定)。
2005届
我院2005届有“计算机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机电技术”、“制冷与空调”、“汽车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6个专业407名毕业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每个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并通过召开校内专场招聘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等途径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经安徽省教育厅核定一次性就业率为96.45%
2006届
我院共有2006届毕业生558名,截至5月底,已有90%毕业生顺利落实工作单位。
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学院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基本上做到了毕业生、学院、家长三方满意。建立“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识。总结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指导我院的就业指导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学院教育的始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校开始,即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调整,帮助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拟订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模拟面试、讲座及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发展和择业的系统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指明成才之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我院还在学院的网站上开辟了独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工作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支持,配备了专用视频系统,为毕业生进行远程网上面试提供服务。
专业、课程设置学院的办学面向市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把“就业导向、能力本位”落到实处。一是从专业设置切入,实现“产销”链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决定开设哪些专业。二是从培养模式上,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切实打通产、学合作通道。
就业网络与基地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紧握市场的脉搏,学院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毕业生就业网络,目前主要分布区域有:省外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以及省内的合肥、马-芜-铜-宜经济带等。学院在这些区域选择性地建立了一些长期的就业基地,如: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铜陵三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铜峰集团、日本电产(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奥克斯集团、福建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好又多百货商业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万向集团、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华硕电脑、安徽华菱汽车公司、合肥美菱集团、浙江东方、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星马汽车股份公司等。
校园招聘为帮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院每年都要邀请知名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来我院,举办十几场校园专场招聘会。还充分利用我院的场地优势,每年冬季在我院举办“冬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大型常设市场。每年有70%的毕业生通过这些系列的招聘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
安徽省铜陵市简介:于1956年建市的铜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华民族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山、九华山近在咫尺,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市。经过五十年奋发图强的建设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铜陵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几项指标已稳居安徽省前矛,已成为皖江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