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了12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9月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下设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8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2462人。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3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8人,博士学位1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各级各类人才113人。
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9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学校建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占地面积281.35万㎡。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规模与内涵并重,坚持“聚焦农、小综合、大特色、创一流”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办学特色,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成为河南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首先,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金额为1000-5000元/人不等。第二,在校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受奖学生达到在校学生总数30%左右。第三,困难学生可以按照河南省教育贷款中心统一标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可享受在校期间免息等优惠政策。第四,学校设有单项奖学金。第五,学校还设有十几种社会奖学金,如建行奖学金、杜邦奖学金等。第六,学校针对困难学生设有勤工助学岗位。
近年来,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开辟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办法确保了“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而且在新生入校以后通过奖、勤、助、贷、减、免、缓等方式切实为贫困生排忧解难。首先困难学生可以按照河南省教育贷款中心统一标准,每学年初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可享受在校期间免息等优惠政策。二是我校对各类在校学生均设有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学生总数的 5%、7%、18% ;我校还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以及十几种社会奖学金,如建行奖学金、王鸣歧奖学金等。第三,学校对特困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并设有大量勤工助学岗位。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
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
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校认可生源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
开元校区 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该校区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校区总占地面积3600亩。目前在开元校区的单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法医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学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学报编辑部、高教研究所、工程训练中心、军工研究院、后勤集团公司、校医院等直属机构,河南省耐磨材料研究中心、河南省材料磨擦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温材料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开元校区交通便利,有公交25、31、34、35、39、57、68路等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
西苑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目前在该校区的单位有机电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农业装备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等教学机构,档案馆、附属小学等直属和附属机构,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西苑校区地处洛阳市繁华地段,有公交8、12、14、17、19、21、25、27、29、31、46、50、60、63、69、103路等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
河南科技大学商务英语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商务英语
河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河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知识产权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软件工程录取分数线(河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录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