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乳品工程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70771 |
乳品工程(5000元/年)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69982 |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有乳品加工和质量管理能力,具备化学、生物学、工程学、乳品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乳品加工工艺、乳品工程设计、乳品分析检验以及乳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在乳品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食品及相关专业高级学位,具有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具备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及评价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乳品微生物学、乳化学、乳品分析、乳品工艺学、乳品加工与安全控制、乳品检测技术、乳品机械与设备、乳品工厂设计、食品科学概论(双语)、现代仪器分析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6000元/年,在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办学,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4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6000元/年;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西安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4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9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2 |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学校作为“西迁群体”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6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充分彰显,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居全国第140位。
学校现有西安未央校区、太华路校区和咸阳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055亩,建筑面积129.6万平米。西安未央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有专任教师135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百余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00余人;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设有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阿尔斯特学院和体育部等16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二级学科9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本科专业63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院士创新团队7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5‰),迈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2项;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6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6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1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75项。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先后依托学校成立,入选首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及年度人物评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项目建设、易班应用推广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中成绩优异,成为唯一一所三届蝉联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的高校,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共建高校。在师生中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个人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典型。科大学子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学校是唯一一个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先进集体奖”的陕西省属高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节目专题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9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5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出版著作116部,SCI三区以上收录论文2614篇,EI收录期刊论文520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64件,国外专利61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0位、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20强,成为国家80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之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术转移中心6个,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入选院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研修项目,师生出国人数逐年大幅递增。拥有陕西高校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大力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来自德国、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本硕博学生来校学习。
在5年一次的全省“五一”评选表彰活动中,学校成为唯一一所在2012年、2017年连续两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2014年、2018年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连续四年在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校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2个学院入选省级“标杆院系”,7个支部入选全省、全国“样板支部”;2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实施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学校成立了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设大学生阳光助学中心,开办助学经济实体,组织机构健全,队伍建设完善,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先后被评为“ 陕西省优秀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及“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及“全国资助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一等奖。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奖贷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资奖助学金、校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源地助学贷款、医疗保险、资助育人平台等。
1、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5000元/人);国家助学金(每学年一等:3500元/人,二等:2500元/人)。
2、社会捐资奖助学金:
周廉奖学金、贵州茅台奖学金、博世助学金、金石奖学金、顺丰奖学金、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华贸皮革企业奖助学金、隆丰奖学金、亚马逊化工奖学金、钟香驹教授奖学基金、维美德奖学金、斯道拉恩索企业奖学金、芬欧汇川教育基金、中达化工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方舟科技创新奖学金、北方窑业奖学金、蒙娜丽莎企业奖学金、旭日陶瓷企业奖学金、费诺油气科技创新奖学金、金堆金奖助学金、通利行奖助学金、珍馨香精香料奖学金、仁恒医药奖学金、“东富龙”奖助学金、“成型学长”奖助学金、“克林”奖助学金、“永礼”奖助学金等。
3、校设奖助学金:
陕西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奖学金以及特别资助金。
4、勤工助学:
在学校各部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由阳光助学中心负责勤工助学具体工作,同时通过开办阳光文体用品中心、阳光书报亭、阳光茶坊、阳光咖啡馆四个助学经济实体,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
5、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
6、医疗保险:
西安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
我校设立了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设大学生阳光助学中心,开办助学经济实体,组织机构健全,队伍建设完善,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我校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资助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一等奖。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奖贷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学金、企业及个人奖助学金、校设优秀学业及优秀团体奖学金、学生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培训、生源地助学贷款、医疗保险等。
1、 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学年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5000元/人);国家助学金(每学年一等:3500元/人,二等:2500元/人)。
2、企业及个人奖助学金:华民慈善助学金、福慧奖助学金、华育奖助学金、黄奕聪奖学金、富士康奖助学金、“金石”奖学金、钟香驹奖学金基金、亚马逊化工奖学金、斯道拉恩索奖学金、美卓奖学金、北方窑业奖学金、友达光电奖学金、芬欧汇川奖学金、胡氏家庭奖学金、北方窑业奖助学金、蒙娜丽莎奖学金、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朗盛奖学金、联丰爱心基金、达威奖学金、兴鹏实习奖学金、可利得奖学金、“克林”奖助学金、克莱恩实习奖学金、BASF奖学金、狮岭皮具创意奖学金等。
3、校设奖学金: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文体优胜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阳光助学金等。
4、勤工助学:通过开办阳光文体用品中心、阳光书报亭、阳光茶坊、阳光sung酒吧等助学经济实体,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
5、经济困难学生技能培训:开办公关礼仪、社交技能、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心理辅导、计算机、英语等免费培训班等。利用假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调研、参观学习活动。
6、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
7、医疗保险:西安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商业保险。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
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
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本科提前批(艺术类、体育类);
2、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3、本科一批;
4、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4、本科二批;
5、专升本批;
报考我校设计学类和美术学专业的考生,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生源所在省确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按照文化分和专业分之和的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若省级招办(考试院)有明确的投档规则,学校按生源地投档规则执行,若无统一的投档规则,按我校录取规则执行。
报考我校音乐学的考生,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生源所在省确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按照文化分乘以40%加上专业分乘以60%之和的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若省级招办(考试院)有明确的投档规则,学校按生源地投档规则执行,若无统一的投档规则,按我校录取规则执行。
学校认可生源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
河南科技大学商务英语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商务英语
河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河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知识产权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乳品工程录取分数线(河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金融学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乳品工程录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乳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乳品工程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乳品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乳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乳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乳品工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