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 | 281 |
| 高职排名 | 391 | 99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2 | 225415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67 | 178455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4 | 223852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3 | 183428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03 | 0 | - | 不限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淮南市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地带,背靠舜耕山,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育文化氛围浓郁。学院以工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经、管、文、医专业协调发展。2000年建院以来,学院秉承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围绕行业改革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确立“培养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吃得了苦、动得了手、记得住安全、说得出道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共同设置、目标共同确定、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编写、教学共同实施、质量共同评价”为内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是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2003年代表安徽省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同年,被安徽省委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2014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和个性化评估。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先进高校”、“安徽煤矿监察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煤炭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招生办:0554-6640567
1、助学贷款
我校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确定的可以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提供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助学贷款。
2、勤工俭学
学校为贫困生提供劳动岗位并根据表现发放300元/月。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备案的民办非营利性普通高校,在全国招收计划内的全日制学生,颁发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大专文凭。学校现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与外国语学院、酒店烹饪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招生专业25个,在校生4000多人。建校24年来,学校办学实力取得长足进展,办学成果丰硕,目前已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和市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教学名师1个;名师工作室6个,以及一批校级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近年来,学校师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四大品牌”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由政府主持的重要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完成上海市民办高校政府资助项目十多个,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学校完善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和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每年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学生对母校满意度和雇主对学生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学校现有大学生民族艺术团、音乐社、书法社、空手道社、篮球社、足球社、舞蹈社、话剧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营造了丰富多彩、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学特色学校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国际化三个关键词,主动对接城市区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需求,联手国内外著名产业集团和旗舰企业,开展高水平校企合作办学,大力开拓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自2005年以来,我校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精神文明单位,还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市平安单位、市创建“健康校园”达标奖。
学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299号
邮编200444,
网址:http://www.shbangde.com
联系电话:021-66504946、56514754、56680657-8110、
021-66507328(FAX)。
1. 奖学金资助;
2. 爱心基金对特困学生进行资助;
3. 减免部分学费;
4. 办理助学金贷款;
校学生会联系并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勤工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