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名称 | 院系 | 学习形式 | 类型 |
|---|---|---|---|---|
| 1 | 食品工程 | 食品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与医药 |
| 2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食品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4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与医药 |
| 5 | 发酵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与医药 |
| 6 | 微生物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7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8 | 制糖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9 | 发酵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10 | 纺织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11 | 轻化工程(含皮革、纸张、织物加工等)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12 | 纺织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 13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 14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 15 | 制浆造纸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16 | 材料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17 | 化学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1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19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20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21 |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22 | 集成电路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23 | 控制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24 | 电气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能源动力 |
| 25 | 电气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气工程 |
| 2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2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28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资源与环境 |
| 29 | 土木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水利 |
| 30 | 土木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工程 |
| 3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32 | 金融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金融 |
| 33 | 工商管理 | 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34 | 工程管理 | 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35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36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37 | 应用经济学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3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39 | 工商管理 | 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40 | 光电信息工程 | 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41 | 数学 | 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数学 |
| 42 | 光学工程 | 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光学工程 |
| 43 | 艺术设计 | 设计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艺术 |
| 44 | 美术学 | 设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美术学 |
| 45 | 设计学 | 设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设计学 |
| 46 | 制药工程 |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与医药 |
| 47 | 药学 |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药学 |
| 48 | 内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49 | 儿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0 | 神经病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1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2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3 | 急诊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4 | 全科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5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6 | 外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7 | 妇产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8 | 眼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59 | 耳鼻咽喉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0 | 麻醉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1 | 临床病理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2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3 | 放射肿瘤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4 | 放射影像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5 | 超声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6 | 护理 | 无锡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护理 |
| 67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基础医学 |
| 68 | 免疫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基础医学 |
| 69 | 病原生物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基础医学 |
| 70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基础医学 |
| 71 | 临床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2 | 内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3 | 儿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4 | 神经病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5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6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7 | 外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8 | 妇产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9 | 眼科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0 | 肿瘤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1 | 麻醉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2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83 | 药理学 | 无锡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药学 |
| 84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85 | 英语语言文学 | 外国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外国语言文学 |
| 86 | 日语语言文学 | 外国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外国语言文学 |
| 87 | 法律(非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律 |
| 88 | 法律(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律 |
| 89 | 农村发展 | 法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90 | 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学 |
| 91 | 计算机技术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92 | 软件工程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93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9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95 | 软件工程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软件工程 |
| 96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 |
| 97 | 机器人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 |
| 98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工程 |
| 99 | 包装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工程 |
| 100 | 教育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1 | 教育管理 | 人文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2 | 学科教学(语文)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3 | 学科教学(英语)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4 | 学科教学(音乐)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5 | 现代教育技术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6 | 小学教育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7 | 心理健康教育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08 | 教育学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学 |
| 109 | 中国语言文学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10 | 音乐与舞蹈学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音乐与舞蹈学 |
| 111 | 教育技术学 | 人文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技术学 |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江南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坚持“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设有19个学院(部),包括: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药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体育部和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筹)。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173人(含研究生导师1417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7.6%,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0.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3.2%。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17人、“人才项目”入选者23人,教育部“人才项目奖励计划”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8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在53个本科专业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0609人、博硕士研究生10940人、留学生670人。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7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精品、规划教材56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积极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37.8%,位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依托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获批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获批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帮扶机制,并探索基于人才培养的勤工助学新模式。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暨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人体科学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施“艺术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项目、“书香校园·人文江南”阅读计划,举办“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艺术作品舞蹈《羌山红》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建有女足和乒乓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季军和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冠军。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3银8铜,“创青春”3金4铜,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5金1银。学校涌现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冯漉、魏佳星,以及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90后创业典型徐铭骏、胡佳威、范冰、张晓军等创业典型人物。
学校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43个;建有创新引智平台6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379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公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排名中,我校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13位,中国高校第5位;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上,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现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11个;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
学校坚持师生为重、服务为先,倾力打造曲水流觞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优质舒适的成长环境。校园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3万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3.54万元;“智慧校园”建设日臻完善;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文浩科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和16个学生公寓组团;学校获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等。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2‰;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7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5名;在人民网发布的2019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31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未来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机制活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努力推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报考我校考生的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安排:
12月25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5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6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6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7日上午科目代码以“5”开头的考试科目
我校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见《准考证》。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根据我校专业培养要求及社会需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建议不报考我校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药学院、医学院的各专业。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代码为0451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参加我校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四)报名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符合第(一)、(二)条中各项的要求。
3.符合教育部和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报考资格要求。
4.毕业后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五)报名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
2.符合第(一)、(二)条中各项的要求。
(六)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选择报考点“(3215)无锡市教育考试院”,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n,教育网网址:https://yz.***,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和支付报名费,凡不按要求报名、不支付报名费、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等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和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已取得国(境)外学历人员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书报考。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
(8)报名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9)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11.单独考试的报考条件是什么?都有哪些专业?我校硕士招生专业(除125100工商管理、135108艺术设计外)均可接收单考考生。报考条件详见招生简章http://202.195.144.55:8081/html/68/601.html。

江南大学研究生专业有:应用经济学、金融、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中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

24.招生目录上列出的招生计划是否包括推免生?招生目录上列出的招生人数只是计划招生人数。各学院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会在复试录取阶段依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生源情况、考生考试情况等有所调整。招生计划人数中包括推免生数。

22.招生目录上列出的招生计划是否包括推免生?简章上列出的招生人数只是计划招生人数。各学院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会在复试录取阶段依据国家批准的招生名额数、生源情况、考生考试情况等有所调整。招生计划人数中包括推免生名额。

23.招生目录上列出的招生计划是否包括推免生?招生目录上列出的招生人数只是计划招生人数。各学院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会在复试录取阶段依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生源情况、考生考试情况等有所调整。招生计划人数中包括推免生数。

江南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设计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药理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纺

江南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艺术设计、物流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护理、农村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轻化工程(含皮革、纸张、织物加工等)、纺织工

江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江南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生物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含皮革、纸张、织物加工等)、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集成电路工

江南大学研究生专业有: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糖工程、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含皮革、纸张、织物加工等)、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材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