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328 | 105 |
| 高职排名 | 327 | 43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0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27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3 | 139722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4 | 97159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7 | 164137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3 | 117802 | 200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受欢迎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根据武书连《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最新排名,我校位列江苏省内第6位,全国第24位。根据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最新排名,我校位居全国前10%,省内第17名。
学校位于南京市主城区的繁华地段,有定淮门、应天、古平岗和挹江门4个校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设有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健康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学院。正在建设的新校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新城,占地面积1097亩。
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高效、便捷、多元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6%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值。学校与物流、电商、金融、环保、传媒、IT、建筑等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24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连续获评“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A等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社会优抚对象子女,学校给予困难补助并提供多种勤工助学岗位和帮扶途径。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中国宝武昆钢公司主办的一所办学特色十分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具有57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秉承“学以致用,德优技高”的校训,形成了“校企一体,铸钢铸才”的办学特色。学校位于云南滇中产业新区核心区域安宁市市内,距昆明市市中心仅25公里,校区占地面积共982233㎡,交通便利,生活环境优美。
学校是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50强)、“全国冶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钢铁行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助推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合作院校”、“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云南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云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学校主办的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建设单位”、“云南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15强和学生管理15强案例推荐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2018年,学校《“三区四化六融合”国企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通过国家级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项目验收。2019年12月,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云南省教育厅评审并推荐上报国家“双高”评选。2020年,主办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同年,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被推选为云南学徒制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坚持学生“学成有业”的就业工作理念,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就业,2013—2015年,“走出去”到省外就业云南籍学生比例连续三年排名云南省高校第一,荣获省政府专项奖励。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六年荣获“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5年,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称号。
为帮助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其中,一等助学金每生每年3800元、二等助学金每生每年2800元、退役复学学生全部享受助学金每生每年3300元。贫困生可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名学生每学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在校生可申请学校勤工助学岗位,每小时12元,每月不超4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