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 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 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 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 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近年来,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按照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内涵、特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学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另有占地面积1201亩的溧水校区在建。2015、2016年,溧水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教育类唯一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400招生热线:4009981131
提前艺术类批次
本科第二批次
专科第一批次
专科第二批次
专业介绍美术学类美术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
专业介绍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层次本科学制五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音乐
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扎实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训练基础为支撑,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具有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是公办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在江苏省物理类排名第6。江苏省开设物理类小学教育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江南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省开设物理类小学教育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常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是公办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在江苏省排名第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在江苏省排名情况1.物理类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师范)本科批专业介绍教育学类科学教育江苏第二师范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是公办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在江苏省排名第8。江苏省开设教育技术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省开设教育技术学院校排名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是公办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在江苏省物理类排名第4。江苏省开设物理类学前教育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开设物理类学前教育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常州工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办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江苏省物理类排名第5。江苏省开设物理类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南京晓庄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省开设物理类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排名在靠后
专业介绍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国际教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
专业介绍体育学类体育教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