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黎明职业大学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63 | 30 |
| 高职排名 | 56 | 34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5 | 117319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 | 专科批 | 309 | 114211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250 | 116997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4 | 53634 | 22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 | 专科批 | 403 | 50883 | 22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53 | 64917 | 22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3 | 162575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8 | 76163 | 150 |
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学校渊源深厚。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黎明高级中学开学,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并任学校董事,梁披云任校长。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文化教育界名人先后来校考察、讲学和写作。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学校办学历经宏基初奠(1984-1994)、规模扩张(1995-2005)、内涵提升(2006-2015)、品牌优化(2016- )四个阶段,朝着科学办学与创新发展之路击楫中流、渐著辉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福建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名,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五年总评中位居全省第一,荣膺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昂首走在全省前头、全国前列。
学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锻造职业精英,坚持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贴近福建和泉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省情、市情研究和对接,强化学校党的建设,为八闽大地特别是泉州的繁荣发展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超过60000人,近三年留在泉州工作的毕业生达到71%以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专技名望。学校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高,2016届、2017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作为陕西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的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200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在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同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为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使毕业生更好就业,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就业活动: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简历大赛等,并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还为享受助学贷款毕业生、低保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申请每人发放1000元求职创业补贴。此外,学院开通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号、就业服务即时通讯系统等就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就业咨讯。2014年4月,由我院牵头,联合70余家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院校成立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及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专业设置我院毕业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有些专业达100%。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