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1 |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4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6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3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4 |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2 |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1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7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10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3 |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 自动化(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3 |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2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1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1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10 | |||
| 化工安全工程 | 四年 | 2 | |||
| 采矿工程 | 四年 | 1 | |||
| 石油工程 | 四年 | 2 | |||
| 油气储运工程 | 四年 | 5 | |||
| 油气储运工程(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2 | |||
| 海洋油气工程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 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所发生变化的过程、退化 机理、影响评估以及生态系统保育及修复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生态学学科思维、生态环 境问题分析方法与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生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 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生态学、环境 科学和工程设计科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效应分析的方法,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方法,以及生态修复 和环境治理工程使用的常规技术;
3.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较强实验和野外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初步具备独立开展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的能力;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其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6.具有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和初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环境工程学原理、生态毒 理学、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经济学、生态监测与评价、流域生态工程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生理生态学(40学时)、种群生态学(32学时)、群落生态 学(32学时)、生态系统生态学(32学时)、景观生态学(32学时)、遗传生态学(40学时)、植被生 态学(32学时)、生态工程学(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l学分):环境学(48学时)、生态学导论(32学时)、景观生态学 (48学时)、生态监测与评价(40学时)、生态工程学(48学时)、环境工程学(64学时)、保护生物 学(48学时)、产业生态学(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64学时)、普通生态学(80学时)、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48学时)、遥感导论(48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园区 设计(48学时)、环境影响评价(32学时)、生态工程(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理论课实验及野外实习、见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以及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生产操作、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强,高级职称人员占67%,博士学位人员占89%。毕业生就业面向石化工业树脂、塑料、橡胶等行业,就业质量较高。本专业依托学科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共混改性、工程塑料。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煤矿矿床开采方法、矿山压力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与岩体力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使用矿山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在煤矿开采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井开拓设计、采区开采设计、回采工艺设计、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设计以及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电工学、井巷工程、煤矿地质、矿山测量、液压传动、采矿学、煤矿企业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及控制、采掘机械等。
(本专业适宜男生学习)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能源工程和力学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测控技术为支撑,掌握能源与动力设计理论与方法,掌握能源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的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在安徽、河北等省份列入本科生一批次招生,设有4个特色专业方向,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选择专业方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人员占40%,博士学位人员占80%,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人,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精品课3门。本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该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拥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课程设置:
(1)能源动力方向: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控制、锅炉原理与设备、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热交换原理与设备、汽轮机原理与运行、能源工程与管理。
(2)电厂热动方向: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控制、电厂锅炉原理与设备、热电冷联产原理与技术、热交换原理与设备、热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
(3)石化节能方向: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控制、石油化工加热设备、天然气液化技术、换热网络优化节能技术、热力发电厂、石化系统节能。
(4)暖通燃气方向: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控制、空气调节、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供热管网施工与管理、燃气输配、通风除尘及降噪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较强的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较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建筑构造、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地下工程项目管理、地下工程造价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石油石化和化学工业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创新意识,掌握化学及相关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毕业后能在石油石化及其它化学化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和首批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在辽宁等多个省份列入本科一批次招生。本专业设有3个专业方向,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本专业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63%,博士学位人员占74.3%。教师科研能力强,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辽宁省一流学科,应用化学二级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有应用化学硕士点。本专业在全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石油开采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主要课程设置:
(1)工业分析方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电工技术、化工制图、化工设计、波谱原理及应用、仪器分析、石油化工分析、催化剂分析、分析仪器、石油产品应用原理。
(2)精细化工方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电工技术、化工制图、化工设计、仪器分析、石油化学、精细有机合成、精细石油化学品、精细化工工艺学。
(3)油田化学方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电工技术、化工制图、化工设计、仪器分析、石油化学、油田应用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采油工程导论。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安全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计划班)、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制造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油气储运工程等8个专业。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浙江省录取分数线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10个专业。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江苏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会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石油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环境科学、化工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物理学、预科班(学制1年)(办学地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环境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自动化、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应用化学(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交通运输、应用物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培养地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软件工程(辽宁省抚顺市)、环境生态工程(辽宁省抚顺市)、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辽宁省抚顺市)、金属材料工程(辽宁省抚顺市)、环境科学(辽宁省抚顺市)、测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金属材料工程、应用物理学、环境工程、通信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石油工程、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工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油气储运工程、

202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海洋油气工程、材料化学、自动化(卓越计划班)、金属材料工程、化工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石油工程、机器人工程、应用化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