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377(普通类二段) | /()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是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目前,学院拥有威海、淄博两个校区,总占地1043亩,校舍面积21.85万平方米,在校生1.5万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紧紧围绕“药品、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及健康管理”产业链,聚焦医养健康产业人才需求,设置药学系、制药工程系、质量管理系、中药系、医疗器械系、食品系、健康管理系等七个系,校地校企共建“高新学院”“威高学院”“迅腾产业学院”“鲁南制药学院”“漱玉商学院”和“绿叶制药学院”,开设药物制剂技术、药学、中药学、护理、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化妆品经营与管理等3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
学院始终坚持“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秉承“为民、精诚、日思、日进”的校训,注重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累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9万余人,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多年来始终供不应求,许多已经成为全省医养健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学院积极发挥人才聚集优势,不断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两年,立项省级及以上课题70多项,省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0多项,科研到账经费突破1000多万元。学院设有省市场监管系统培训中心、省执业药师培训点、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省食品药品产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中心,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实训基地、山东省医养健康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基地、威海市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人才交流培养基地,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人员培训体系,年均开展学历提升、业务能力培训30余期,社会服务到账经费突破1000多万元,同时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大力服务新时期产业工人终身教育,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开放办学,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与德国格拉健康应用技术大学、新西兰奥拉克技术学院、韩国西原大学、韩国圆光科技大学、日本京都西山短期大学、日本YIC集团、日本介护事业联合会、泰国博仁大学等10余所国(境)外院校企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定期选送教师、学生赴友好院校进行短期研习和留学;与2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探索产学研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在省教育厅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坚强领导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持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牵头成立山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联盟,获批科技部“国家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省科协“创客之家”等称号。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文明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威海市文明单位”“威海市首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和医养健康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措施。山东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食品药品生产大省、流通大省、消费大省和人口大省,食品和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均占全国近1/5,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国1/6,均位居全国第一,食品药品企业近60万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万多所,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医养健康产业即将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药品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行业人才培养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市场监管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前身是1910年处州知府萧文昭创办的处州种植学堂,2000年12月,由原浙江林业学校和浙江丽水商业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现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020年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林业技术、会计两个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A类)。
学校本部占地470亩,开发区绿谷校区占地35亩,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50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13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
学校设有林业科技、建筑与设计、机电工程、会计、工商管理、旅游与贸易、继续教育(生态与经济)、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31个专业。现有国家林草局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省级双高专业群2个、优势专业4个、特色专业4个。2016年起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举办林学(林业技术)本科专业定向培养。专业建设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主编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5部。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现校内教学实训场所总面积11.26万平方米,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318家,其中紧密型基地200余家。2019年启动中德办学、区校办学项目,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丽水经济开发区合作搭建了中德(丽水)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丽水)教育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中德(丽水)跨企业培训中心三大平台,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19个相关专业中推动42个“1+X”等级证书试点。丽水农民学院、丽水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助推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与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合作共建“日本农村研究中心”、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市政府支持共建“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为丽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3项。
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团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学校2020年荣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自觉融入浙江“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全面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