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临沂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373(普通类二段) | -/177(普通类二段)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 | 2021 | 综合 | -/201(普通类二段) | -/177(普通类二段)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163(普通类二段) | -/167(普通类二段)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61(专科批) | -/171(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 | 2018 | 理科 | -/185(专科批) | -/171(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29(专科批) | -/257(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72(专科批) | -/172(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337(专科批) | -/265(专科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73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在菏泽技师学院就读) | 201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8 |
历史类 | 354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73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在菏泽技师学院就读) | 201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8 |
历史类 | 354 |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 制:全日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掌握钳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工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面向鲁南地区现代制造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求,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以“分段递进培养”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线,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路径,能力梯次递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角色的逐步转变
四、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机与变压器、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PLC应用技术、传感器检测与变频技术、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
五、主要实践环节
企业参观实习、金工实训、电工实训、焊工实训、普通车工实训、电力拖动实训、PLC基础与应用、数控加工实训、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等。
六、毕业生就业岗位
(1)机电设备操作与生产
(2)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
(3)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4)机电产品生产与管理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11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在临沂市技师学院就读) | 177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省济宁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读书求知的理想境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755人,专任教师662人,教授、副教授193人,博士、硕士46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以企业工程师、技师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库600余人。
学院设16个教学科研单位及20个教辅单位,紧密契合地方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全省全国“新硅谷”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开设16大类59个专业,建成了智能制造、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智慧建造、“互联网+”商务等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10个优势专业群。拥有机电、数控、汽车等47个校内实训中心、3家校中厂,设立40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获批济宁市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1个,拥有15个部、省、市级创新平台。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8.07%。
建院以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文化育人为亮点,抓改革、促创新、求突破,朝着“学生光彩、企业首选、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目标迈进,走出了一条“产教互融、校企共同、学岗直通、文化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人本化 “六化”建设,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获批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专本贯通试点专业、骨干专业等专业建设项目52项,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教育部1+X证书试点32个。培育出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突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二级教授等15人。承担国家、省、市及横向教科研项目345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32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2项,学生在技能大赛、文体竞赛等国赛、省赛获奖700余项,3个团支部当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学院女排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排球联赛亚军,省赛8次冠军,女篮荣获全省一等奖。学院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入选中央电视台“职业院校百强巡礼”,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省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
治理体系与监督体系双元联动,促管理法制化
1.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分工。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通过OA系统发布会议纪要,定期检查并报告落实情况。成立学院理事会,明确组成规则、职责权限、运行机制,深度参与学院重大事务的咨询、协商和审议。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多元参与、议事协商。依法设立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明确议事规则,依法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咨询等职权。
2.夯实学院监督体系。学院纪委与监察室合署办公,通过“三转”,聚焦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年度责任目标“双清单”制度,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作风效能问责实施意见》。成立考核办公室,制订《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调整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建立信息公开专栏,公开招生考试、财务资产、收费管理、评审评比等信息。
3.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开展诚信招生承诺活动,杜绝虚假招生、有偿招生。开展学籍信息核查活动,完善学院《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电子档案数据准确、程序规范。开展教学标准落地活动,每年组织专业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开展实习管理规范活动,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坚持学岗直通,实施顶岗实习“合同三签”,双线监控、多元考核。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学院主要领导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平安校园建设责任书,优化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开展财务管理规范活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标准与管理程序一体建设,促管理规范化
1.制订学院章程。坚持依法治校、改革创新、务实管用,学院章程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核准。保障了学院科学决策、民主参与、依法治校、规范管理、高效运行。
2.完善决策制度。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学院理事会章程》,规范了民主决策制度、学术决策和社会各界参与决策监督制度。学院教学系部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3.健全配套制度。依据《学院章程》,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学生管理、教学、科研、考试招生、就业、资产、财务、后勤、安全、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制度,进一步推进了依法治校。
4.优化管理程序。依据制度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管理流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规程的宣传和学习,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明确奖惩机制。
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同步推进,促管理科学化
1.细化能力要求。按照国家对职业院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针对学院领导、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分类制订岗位标准,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能力要求,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和执行力。
2.加强分层、分类培养培训。围绕共性要求、凸显个性需求,制订各类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方案。举办暑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展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辅导员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学院新媒体及时发布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最新职教文件、前沿职教理论和创新实践案例,促进了管理人员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3.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培养、选拔优秀管理人才的科学机制。实行辅导员职级管理,聘任了一批正科级和副科级辅导员。积极推进专业职务竞聘改革,实施专业技术岗位首次分级聘用。完善《教职工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强化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紧密对接职业发展、绩效收入,激发了内在动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管理信息化
1.打造智能校园。以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建设管理、服务、教学、科研大数据采集制度与平台,优化管理流程、服务科学决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管理运行控制中心、优质教育共建共享型资源库支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新形态。
2.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息管理中心职能定位,确定不同岗位专职人员职责,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
3.提升教职工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举办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大赛,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应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更新、采集、分析各类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诊断和改进学院管理的能力。启动教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双向嵌入,促管理人本化
1.凝练学院核心文化。总结提炼形成 “崇德尚能”校训、“敬事而信”校风、“诲人不倦”教风、“学而时习”学风,“规范、精进、卓越”” 的人才质量等核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并通过板报、橱窗、走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发挥其在学院管理中的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
2.创新“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体系。首创“生态树型”文化育人成长模型。以“品优技高有才艺”人才目标为果,“文化三进”载体为干、枝、叶,“文化三融”内容为阳光、雨露、大气,“三课堂”为四季轮回体验,专兼职教师为园丁,“三协同”机制为复合肥,构成“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生态系统,丰富发展了素质教育理论。
3.构建“四位一体”文化育人课程体系。紧抓“课程化”这个文化育人制约瓶颈,力推育人文化的课程化开发、教学性转化,形成包含文化专门课、文化浸入课、文化活动课和文化习养课在内“四位一体”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实现了文化育人的课程化、学分化、制度化。
4.创新三梯度体验式教学模式。第一梯度浸润体验,文明校园润染文明言行,孔子学堂等文化讲座润育道德品行。第二梯度习得体验,课堂内教师愤启悱发、导中学,非遗馆师傅口传身授、习中学,“三孔四孟”现场体验、游中学,网络虚拟遨游穿越、乐中学。第三梯度实践体验,社团活动力行,社会实践践行,日常习养躬行。学生在身心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习。
保证体系与诊断改进有机融合,促管理精细化
1.培育质量文化。编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贯彻“三全”育人的质量理念,培育形成“济职”特色的“规范、精进、卓越”的质量文化。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文化氛围。
2.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目标,依托智能校园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全要素网络化“五系统、五层面、一平台”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 形成了学院担当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各系统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3.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各部门单位依托智能校园数据共享平台,围绕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按照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实现“自定目标、自立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闭合循环提升,形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学院建有大型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超市、商店为学生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院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单独招生资格高校、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现有主校区(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经开区校区(位于临沂市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26.20万平方米,校舍总资产6.77亿元。
学校设有商贸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养健康学院、智慧金融学院、现代建筑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培训中心(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3个教辅机构,机械、建筑、电子商务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设48个三年制高职专业、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18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会计、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省特色专业1个(会计)。建有商贸物流、会计金融、建筑工程、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艺术与教育、养老养生、餐饮旅游等8大类15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航空模拟仓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6000余台套,可开展300个实习实训项目和3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网络直播课堂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体育馆等现代化体育设施。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文体活动纷呈,成才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270人,“双师型”教师669人,校外兼职教师300余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各领域专家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
学校坚持“围绕产业转,围绕就业干,围绕需求办”办学理念和“严管、善教、乐学”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2326”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2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达成校企、校际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实施深度合作。每年开展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建有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50余个教师工作室、76个学生社团,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近三年,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研究、科研课题、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个。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打造了“5+3”、“3+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高-本”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招生数量、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0000余人,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将坚持“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职教高地建设,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质量水平,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各系负责联系实习单位
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联系招聘单位
高职(专科)批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11分(综合)。临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山东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311476166
临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山东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1,最低位次是476166、山东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77,最低位次是543386。临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山东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6,最低位次是530037。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综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山东普通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11分(综合)。临沂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机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6分(综合)。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山东省排名第40。山东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
临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临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山东省排名第32。山东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劳动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合作)学费:88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
临沂职业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技师合作培养,在临沂市技师学院就读学费:5000、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山东正直集团合作)学费:8800;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在山东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山东普通类二段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