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2 | 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3 | 15067 |
5 | 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4 | 14850 |
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1年)。车辆工程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兰州交通大学结构强度试验中心”通过国家认监委资质认定,“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实验室是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车辆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在本科生中设詹天佑班,并与日本福井大学签订交了换留学生协议。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3名。近5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毕业生可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管理及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柴油机原理与结构、电力传动与控制、车辆工程、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牵引计算与运用管理、列车制动、车辆装备等。
主要专业方向: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道车辆和动车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可在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仪表、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从事与电气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铁道电气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
毕业生可在铁路、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建筑、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远程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检测技术、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控制系统仿真、集散控制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车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
主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机车(车辆)控制、风力发电技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7年5月,通过了建设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方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黄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教育部“寒区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四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试点专业,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试点专业。拥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4% 。近5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交通工程测量、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A、铁路选线设计、铁路轨道、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桥梁工程Ⅰ、桥梁工程Ⅱ、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岩体力学、地铁与轻轨。
主要专业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是1958年我校初建时由铁道运输专业创始人之一、著名留美学者林达美教授带领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纵横向项目。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主干课程:管理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铁路信号与控制、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基础、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站场与枢纽设计、运输经济学、高速铁路技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运输市场营销、多式集装联运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铁路和大型厂矿企业从事运输规划、场站设计、调度决策和运输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
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经贸、教育、外事、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依托学校的工科优势,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三年英语系教师承担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译著12部,教材2部。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10人,助教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历届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在甘肃省各大高校中遥遥领先,并且远远超过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原CCTV杯)、21世纪杯、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等演讲大赛中,英语系选手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甘肃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泛读、听力、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西方文化、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口译、商贸英语、旅游英语、国际工程管理英语、国际工程管理实用英语口语、国际工程管理信函与合同写作、工程英语翻译、标书翻译等。
主要专业方向: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工程英语翻译。
应用化学专业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备化学化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化学研究、教学、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功能材料、环保化工产品、生物化学品及水处理药剂的研制开发,并能在上述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已形成理工结合,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具有精细化学品、无机有机合成、功能材料和现代分析技术等特点的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 “甘肃省 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甘肃省化学化工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科。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企业横行课题3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90多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精细化工产品新技术、环境化工产品新技术、化学制药工艺学、煤化学与工艺、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食品分析和食品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实践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博士、硕士学科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子项目1项,铁道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现有教师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
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传统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工艺设计、设备运行维护、设计计算、机电一体化设计、自动化设备操作、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程机械、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编程等。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近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2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毕业生具备使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领域、通信技术领域、国防工业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通信信息方面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轨道交通通号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第七学期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
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
毕业生可在铁路、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建筑、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远程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检测技术、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控制系统仿真、集散控制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车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
主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机车(车辆)控制、风力发电技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交通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009年被授予国家级“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1项、省级及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5项。现有教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交通、电力、自动化等领域从事信息化、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与接口、嵌入式系统、Android开发技术、C#与.Net开发平台、J2EE与中间件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PCB板设计与制作、物联网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二年级分专业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给排水、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交通工程专业依托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现有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4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毕业生可在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公路和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规划与设计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运输组织、生产与经营管理、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等方面工作,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道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运输组织,道路建筑材料,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建筑材料。
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甘肃乃至全国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的学科,2003年具备博士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将近3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完整的、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近两年承担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意大利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数10余项,在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及环境评价等方面,成绩突出。现有职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 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可从事规划、施工、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建筑学专业采用“3+1+1”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基本功,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建筑学高级专业人才。近两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现有教师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8.9%。
毕业生可在各级建筑设计院、规划研究院、文物保护和教育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古建筑保护复原的设计与研究、建筑技术研究或城市建设管理、建筑学教育、建筑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园林景观与庭院设计等。
主要专业方向:建筑设计、景观方向、建筑技术。
工程管理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 2010年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取得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3项,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 6 项;获得省部、厅局级科技奖励 4 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现有专业教师26 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1 人,讲师 9 人,助教1人,硕士生导师16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32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
毕业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可在国内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交通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法律与法规、交通土建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精通会计准则,熟练运用会计技术与方法,具备会计师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执业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近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获得了甘肃省科技厅二等奖1项。现有教师1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2%。
主干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会计模拟、经济法、税法与税收实务、注册会计师实务等。
排名 | 名称 | 得分 |
---|---|---|
1 | 审计学 | 5.0 |
2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5.0 |
3 | 软件工程 | 4.9 |
4 | 管理科学 | 4.9 |
5 | 交通运输 | 4.8 |
6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4.8 |
7 | 工程管理 | 4.8 |
8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4.8 |
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8 |
10 | 财务管理 | 4.8 |
软件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为我校IT类新型专业。该专业已有十年的成功办学历史,有八届毕业生分布在全国众多的IT类知名企业中。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模式经历了从“2+2模式”到“1+3模式”,再到四年制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转变。十年办学历史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独特的办学思路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成果显著。毕业生在业内获得良好口碑,办学质量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本专业立足高起点、高质量,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宽厚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能从事较大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基础、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 Web开发技术、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Linux系统与管理、大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UML、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管理、软件设计模式。
交通运输专业是1958年我校初建时由铁道运输专业创始人之一、著名留美学者林达美教授带领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纵横向项目。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主干课程:管理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铁路信号与控制、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基础、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站场与枢纽设计、运输经济学、高速铁路技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运输市场营销、多式集装联运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铁路和大型厂矿企业从事运输规划、场站设计、调度决策和运输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均为博士和硕士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铁道部重点课题5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5项。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
毕业生可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研究院所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网络、电磁兼容及可靠性理论、铁路信号运营基础、信号基础设备原理、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铁路信号远程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计算机联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课程。
主要专业方向:铁道信号、高速铁路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 2010年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取得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3项,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 6 项;获得省部、厅局级科技奖励 4 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现有专业教师26 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1 人,讲师 9 人,助教1人,硕士生导师16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32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
毕业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可在国内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交通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法律与法规、交通土建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给排水、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宽厚、扎实的会计、理财、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工具,具备财务分析和财务策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执业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近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获得了甘肃省科技厅二等奖1项。现有教师1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2%。
毕业生能在工商企业、金融和证券投资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主干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管理会计、税法与税收实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与模拟、企业财务分析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实践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博士、硕士学科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子项目1项,铁道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现有教师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
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传统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工艺设计、设备运行维护、设计计算、机电一体化设计、自动化设备操作、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程机械、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编程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现代工商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高新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2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
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可在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仪表、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从事与电气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铁道电气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招收学生类别
汉语言生
招生名额:不限
招生专业、学习方式及授课语言
招生专业:汉语综合;汉语口语;HSK冲刺;定制专业
授课方式:腾讯会议教学,微信辅导
授课语言:汉语
申请人资格
1.在中国境外的非中国籍学生;
2.持有效外国护照(对原为中国公民,后加入外国国籍者,我校执行教育部外来[2009]83号文);
3.学位及年龄要求:
申请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年龄为16-55周岁(未满18周岁者需提供未成年人监护证明);
费用
![]() | 汉语综合 (一学年) | 汉语口语 (五个教学周) | HSK冲刺 (五个教学周) | 定制专业 |
学费 | CNY 2,500 ($380) | CNY 2,500 ($380) | CNY 2,500 ($380) | 费用另议 |
注册费 | CNY 400 ($65) | CNY200 ($35) | CNY200 ($35) |
兰州交通大学什么专业最好,你可以读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特色专业有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类车辆工程兰州交通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车辆
确定机械系的都可以吧。你上铁院的网
我认真的告诉你,直接问这两个学校哪个学校的机械专业好,真不好回答,兰交大的机械专业,也就是现在的机电学院,本科生毕业大都面向铁路行业,就业很不错的,收入也不错(至少比理工大的机械专业的收入高),但是理工大也有人家的强项的,比如说人家的材料学,就是很不错的,但是他们的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找的工作收入没有交大的高!
兰州理工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最好最强的专业是哪些呢?小编结合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特色专业,学长学姐满意推荐的专业给大家分析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最好最强的专业是哪些呢?小编结合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特色专业,学长学姐满意推荐的专业给大家分析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
兰州大学最好最强的专业是哪些呢?小编结合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特色专业,学长学姐满意推荐的专业给大家分析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
兰州交通大学推荐值得读好专业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会计电算化、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产品设计、通信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自动化等学长学姐满意专业。兰州交通大学推荐值得读好专业有审计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管
兰州交通大学有什么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班牙语、工程力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动车组检修技术、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产品设计、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
兰州交通大学最好最强的专业是哪些呢?小编结合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特色专业,学长学姐满意推荐的专业给大家分析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