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1年)。车辆工程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兰州交通大学结构强度试验中心”通过国家认监委资质认定,“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实验室是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车辆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在本科生中设詹天佑班,并与日本福井大学签订交了换留学生协议。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3名。近5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毕业生可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管理及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柴油机原理与结构、电力传动与控制、车辆工程、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牵引计算与运用管理、列车制动、车辆装备等。
主要专业方向: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道车辆和动车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可在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仪表、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从事与电气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铁道电气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
毕业生可在铁路、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建筑、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远程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检测技术、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控制系统仿真、集散控制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车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
主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机车(车辆)控制、风力发电技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7年5月,通过了建设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方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黄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教育部“寒区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四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试点专业,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试点专业。拥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4% 。近5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交通工程测量、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A、铁路选线设计、铁路轨道、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桥梁工程Ⅰ、桥梁工程Ⅱ、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岩体力学、地铁与轻轨。
主要专业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是1958年我校初建时由铁道运输专业创始人之一、著名留美学者林达美教授带领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纵横向项目。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主干课程:管理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铁路信号与控制、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基础、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站场与枢纽设计、运输经济学、高速铁路技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运输市场营销、多式集装联运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铁路和大型厂矿企业从事运输规划、场站设计、调度决策和运输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
|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 法语 | 四年 | 本科 |
| 西班牙语 | 四年 | 本科 |
| 阿拉伯语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四年 | 本科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铁道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本科 |
| 水利水电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测绘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本科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 城乡规划 | 四年 | 本科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生物制药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造价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本科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动画 | 四年 | 本科 |
| 绘画 | 四年 | 本科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产品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测量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车辆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养路机械应用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供电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动车组检修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铁道工程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给水排水工程 | 本科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食品质量与安全、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管理、通信工

兰州工商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方向)、经济统计学、金融科技、财政学、资产评估、英语(金融与商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英语(英语教育方向)、审计学、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方向)、信用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法学(经济

2022兰州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有英语、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会计学等省级特色专业介绍。兰州交通大学省级特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兰州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开设煤化工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家具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大气探测技术(陆军)(空军)(战略支援)(气象装备维护)、大气探测技术、水文与工程地质、矿山地质、酒店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开设连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煤化工技术、电子商务、精细化工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汽车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英语(涉外工程翻译方向)(石化

兰州财经大学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应用统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农林经济管理、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统计学、金融学、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劳动与社

兰州理工大学开设工业工程、产品设计、法学、金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通信工程、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工程、俄语、市场营销、机械电子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学、财务管理、

兰州大学开设国际政治、环境工程、法语、民族学、市场营销、药学、人工智能、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质工程、生物技术、功能材料、广播电视学、音乐表演(小提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临床医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设计、金融工程、麻醉

兰州交通大学有什么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班牙语、工程力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动车组检修技术、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产品设计、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

兰州交通大学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造价、铁道工程技术、汉语言文学、统计学、铁道车辆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环境科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环境工程、动车组检修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