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6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3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4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1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0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02(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服务装备制造领域从事生产、应用、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干课程:数控编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电机与电力拖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零部件质量检测等。就业方向及岗位: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由始建于1980年的平顶山广播电视大学和创建于1996年的河南省质量工程学校携手升格而来,是全国唯一以质量教育和质量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现代学徒制示范点立项建设单位、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学院设有食品与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五年制大专部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4个专业(含方向)。现有普通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4万人,成人类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81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468人,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378人,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20人,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建有智慧物流、虚拟现实(VR)、工业机器人、电器产品检验等9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获批“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拥有37.38万册纸质图书、28万册电子图书;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平台、网上教学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由学院牵头组建的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已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产、学、研”联合体,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120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达220多家,校地校企共建尼龙新材料产业学院、电气装备产业学院。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市级检验检测科研中心。
学院始终严守“质量重于泰山”的校训,弘扬“科学精准、法制规范、责任诚信、创新卓越”的质量文化理念,坚持内涵式发展,建院以来共为社会培养4万多名有质量素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获中国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省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园林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精神指导下,学院正朝着综合办学实力高质量进入全省职教队伍第一方阵,建成“特色鲜明、中原著名、全国知名”髙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聚力汇智、奋勇争先,努力与中原共同出彩。
学院有两个校内餐厅,有回民窗口。人均月消费约在600元左右。
学院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姚电大道中段 邮编:467099
联系电话:0375-7662111 7662112
电子信箱:zlxyzb@163.com
网 址:www.zlxy.edu.cn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国家科教名城、创新之都——合肥市,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方兴大道上,毗邻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有128路、149路、606路公交车直达学校,距地铁三号线幸福坝站仅300米,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30分钟路程,交通十分便捷。
学校经过20年的办学积累,现占地面积841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近几年又投入3个多亿新建了现代智能化图书馆、多功能体育馆、室外灯光篮球场、安徽省唯一的室内攀岩馆、体现财经特色的文化广场、庄重典雅的南大门、湖光山色的香蕙湖、绿意盎然的雁归园等校园基础设施,使得校园环境更加优美,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倾力打造的“六尺巷文化园”,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教育基地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开设了45个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旅游、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十个专业大类。为了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大健康、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确立了“打造财经类专业品牌新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专业新特色,拓展电子信息类和装备制造类专业新空间”的专业定位。
学校各级各类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员工518人,其中专任教师397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3.25%,各级各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14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51%,企业兼职教师236人。学校还聘请一批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高级人员等到校任教或担任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财会、金融、直播电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综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建筑工程、企业运营仿真(VBSE)、智能无人机、艺术传媒、城市轨道交通、早幼托与学前教育、创新创业等十五大实训中心及58个实验实训室,生均工位数0.66,仪器设备总值4700多万;校外建立了161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保障。学校是安徽省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学校,开发并建成了云桌面技术、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在线考试、招生报名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纸质图书100万余册以及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合肥财经—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投入1000万元携手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讯飞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开放实训平台;与TCL集团共建“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与卓雅教育集团共建“现代服务业学院”,打造早幼托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与合肥华安脑科医院合作共建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培养各类护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与安徽电视台合作共投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直播电商学院”,培养直播电商急缺人才;设计学院成立创意设计研究院,进行引企入校,搭建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社会交流于一体的创意创新实践平台;建筑工程学院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服务行业与企业,毕业生市场供不应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路径,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的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学校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交流和开放办学水平,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与广州美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先后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英国东伦敦大学(UEL)合作的专本连读项目“营销与策划”“金融管理与实务”两个专业2015年正式招生。与南京审计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服务于学生多样性的学历提升要求。
2019年9月,学校正式成为卓雅教育集团的一所高校,集团丰富的办学资源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学校将在卓雅教育集团的领导下,在党委的监督保障下,以“特色强校、提质升本”为目标,积极实施 “十四五”发展规划,弘扬“励志明德,攻术践行”的校训,坚持“扎根合肥,借力粤港澳大湾区,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公众职业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交通指引
合肥火车站/合肥汽车客运总站:
地铁3号线,幸福坝终点站下,步行300米至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明光路汽车站/新亚汽车站:
公交226路→606 路公交车,到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站下(学校西南门);
合肥高铁南站:
公交57路→128路,到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站下(学校北门);
合肥汽车客运西站(西门换乘中心):
地铁2号线→3号线,幸福坝终点站下,步行300米至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联系热线:
招办:0551-63690801、63690802、63690803、63690830(传真)
http://www.hfcfe.edu.cn
地址:合肥市大学城汤口路中段(东北门)
合肥市大学城方兴大道998号(西南门)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111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111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05分(理科)。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招生省份:安徽。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民办专科(高职)专业。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27。安徽省开设理科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05分(理科)。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民办合肥财经职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理科财富管理安徽专科批-文科工程测量技术安徽专科批-文科现代物业管理安徽专科批-理科现代物业管理安徽专科批-理科广告艺术设计安徽专科批-文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安徽专科批-文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5,最低位次是225256、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8,最低位次是183265。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类

专业介绍机电一体化(与TCL联合培养)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和机械化施工和管理的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21年在安徽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安徽专科批-机电一体化技


2.学院职业意向性测试和技能测试加分和免试政策:获得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或市赛一等奖及以上的,或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在职在岗的,或工作满3年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总分可加10分,加分项目不累计计算,申请学生在考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交学院招生办审核。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