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华东交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南昌工程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电子信息工程 | 2021 | 理科 | -/558(本科一批) | -/500(本科二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020 | 理科 | -/567(本科一批) | -/513(本科二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019 | 理科 | -/549(本科一批) | -/496(本科二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018 | 理科 | -/553(本科一批) | -/495(本科二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017 | 理科 | -/528(本科一批) | -/472(本科二批) |
培养具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适合在电子、控制、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并能在轨道交通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江西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宁夏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44 |
甘肃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48 |
云南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26 |
贵州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四川 | 电子信息工程(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海南 | 电子信息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广西 | 电子信息工程(522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广东 | 电子信息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2 |
湖南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河南 | 电子信息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山东 | 电子信息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9 |
安徽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吉林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4 |
辽宁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内蒙古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8 |
山西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2 |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宽广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类专业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掌握信号获取、传输、处理、加工的方法与技术;得到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系统、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等领域从事电子系统工程设计、开发、制造、产品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EDA技术与应用、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
(1)党政机关、通信、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水利、电力、交通、医疗等各领域部门电子信息处理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2)广播、电视、通信及其它电子类技术公司和科研部门从事现代电子通信系统及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
(3)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电子产品及系统的试验、运行、维护、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4)教育行业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与实验工作。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江西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0 |
海南 | 电子信息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广东 | 电子信息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福建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浙江 | 电子信息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5 |
江苏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08 |
河北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6 |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沿革: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学校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一所宜学、宜教、宜研、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2816亩,各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41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66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00余人次。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团队入选首批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并列全省第二);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省名师工作室、全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等优秀教师(团队)。
学科专业:学校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成为江西省学科联盟牵头学科,具有1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50余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19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主持获批教育部新工科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1个专业入选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参加全省高校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6个获评第一、13个第二、6个第三。
教育教学:学校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2014年,学校面向基层一线多维互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理念从“本科教学”转变为“本科教育”,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自2015级学生起实施完全学分制,大力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开设“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和先进集体;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1000余项。
科研创新:学校现拥有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果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0个。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80余项,省部级项目850余项,获各类科研经费总计7.0亿余元;取得省级以上奖励及重要社会力量奖励90项,其中一等奖14项;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7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20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460余部。学校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西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和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奖励;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全国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系江西省唯一获奖单位和连续三年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招生就业:学校面向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招生,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在16个分批次招生的省份中,均参加一本批次招生。近年来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生源质量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20年获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评(批)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南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处党支部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就业创业类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就业创业金课(全国仅21门);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三等奖及江西省赛事一等奖(第一名);入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全省第一,江西省、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要领导多次来校调研。每年两成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四成以上到国企就业,85%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五得”特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开放办学:学校作为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坚持服务轨道交通国家大行业和江西地方大产业两轮并转,务实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等集团结成战略伙伴,2021年又与中国通号成功签约,实现与原铁道部各行业领域战略合作全覆盖,并且积极与广州地铁、南昌轨道集团、东莞轨道公司、南宁轨道集团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学校积极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赣州市人民政府、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崇仁县政府、中国瑞林集团、江铃集团、江西有色建设集团等江西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校广泛搭建校友合作平台,积极引入校友、社会、企业等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合作,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三请三回”、“三企入赣”要求,为江西地方经济和学校事业的共同发展注入新鲜动力。累积接收社会捐赠协议总额(含实物)突破2亿元。
党建思政:学校党委坚持将党建思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打造了以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为代表的一支工作队伍,培育了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项目、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为代表的一批基层组织,建立了以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品牌,形成了以“‘交通强国 复兴先锋’党建领航工程”为核心,集“一院”“两季”“三礼”“四耀”“五微”于一体的党建思政工作体系。
社会声誉:学校是江西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绿化300佳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及实训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先后落户学校,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女团体总分前三、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培养出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多名学生获奥运会前八、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连续18年获评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近5年来,系列改革经验和发展成效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50余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50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内涵特色发展,以特色塑优势,聚优势创一流,以一流理念、一流思维、一流眼光,全力建设一流学科专业和有特色高水平交通大学,围绕铁路特色、发挥铁的优势、展现铁的作为、彰显铁的担当,全力服务轨道交通大行业与地方大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东交大人将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铁心铸忠诚、铁血报家国、铁肩担使命、铁手创大业,大力践行新铁军精神,做新时代的铁人铁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加快建设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通大学,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精彩华章的华交篇章!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以来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学校开启“更名升大”奋斗新征程。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9.4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和瑶湖学院等17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69人、留学生15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林业、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出版、艺术、翻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2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9.38%。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0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40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9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92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3万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电力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建设团队4个。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96项、省部级项目908项,累计科研经费4.7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92项;发表学术论文3187篇,其中SCI/EI类检索论文507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省教学成果奖励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学术年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浙赣粤大运河工程,积极参与特高压入赣工程,在水工程安全、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达8000余万元;推动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在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推广种植,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更名升大”奋斗目标,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2016年招生专业收费标准
层 次 |
专 业 |
学 费 (元/学年) |
本 科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 |
3750 |
本 科 |
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法语、投资学 |
4270 |
本 科 |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地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4530 |
本 科 |
测绘工程、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商务 |
4790 |
本 科 |
建筑学 |
6600 |
本 科 (艺术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数字媒体艺术 |
8800 |
本 科 (中外合作项目) |
土木工程(中荷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韩合作) |
14000 |
专 科 |
物流管理、会计、商务英语 |
3490 |
专 科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 3915 |
专 科 (中外合作项目) |
建筑工程技术(中荷合作)、会计(中加合作) |
12000 |
专 科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
通信技术(武警)、通信技术(火箭军)、应用电子技术(海军)、电气自动化技术(火箭军) | 3915 |
专 科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武警)、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武警水电) | 3710 |
住宿费:1000元/学年 |
华东交通大学翻译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电
华东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运动训练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训练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训练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训练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教育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华东交通大学法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电
华东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
华东交通大学金融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统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
2022年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