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234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263 | - |
高职排名 | 553 | 828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0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47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3 | 354373 | 18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1 | 381259 | 180 | |
2020 | 中外合作 | 专科批 | 249 | 429091 | 180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2 | 216939 | 180 | |
2020 | 中外合作 | 专科批 | 288 | 282382 | 180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古都南京,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建制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认真践行“修德砺能”的校训精神,大力倡导“进取创新”的校风,“敬业厚生”的教风和“勤学敏行”的学风,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专业特色求发展,加速争创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充分利用省会南京区位优势,校企深度合作,与苹果、宜家、苏宁、苏果、开沃、创维、江苏无国界航空、东方颐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长期合作,100%免费推荐就业。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其中将近70%的学生都选择留在南京工作和生活。
学校建立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国家助学金2000-4000元/年/生。学校设有院长奖学金、综合奖学金以及各类单项奖学金。入学前,确有经济困难,可在家庭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8000元/年)。家庭贫困学生在校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不高于480元/月/生)。对孤儿、持残疾证的残疾学生、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学费全免。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的当天,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行报到。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是由省政府主办、河南开放大学代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依托河南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资源优势、信息技术优势以及教学改革成果、师资、实验实训等优质资源办学,是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是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依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畔而建,功能齐全、设施精良,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图书83万余册,在校生1万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912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90余人,省管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人。
学校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设有创业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开设创业就业相关课程,设立创业论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了完善的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始终把创业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学校每年遴选400家优质企业到我校选拔人才,为每个毕业生提供三个以上的待选就业岗位。目前,学校“智慧就业”项目已经建设完毕,正在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各项就业服务。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
(一)服兵役学费资助: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按政策规定,可申请学费减免,减免标准按所学专业的收费标准执行,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应征入伍,可申请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
(二)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后可向高校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在入学前到生源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助学贷款12000元;
(三)奖学金:对各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学校综合奖学金,根据成绩评定,分为一、二、三等,奖励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2000元、1200元和800元。
(四)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困难程度确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五)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上岗,学生通过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对获得上述资助后仍然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精准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