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南京医科大学 | 延边大学 |
|---|---|---|
| 软科(综合) | - | 185 |
| 校友会(综合) | 114 | 170 |
| 武书连 | 60 | 291 |
| US排名 | 804 | 1654 |
| 软科(医药) | 3 | - |
| 泰晤士 | 35-49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0 | 503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2 | 1600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7 | 49357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62875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提前批 | 584 | 14932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16892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3 | 2773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1 | 2919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1 | 2919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8 | 48452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5 | 9160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84 | 17770 | 48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23 | 31603 | 30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309 | 57392 | 30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78 | 61948 | 15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401 | 37143 | 305 | |
| 2021 | 非朝鲜族考生 | 本科二批B段 | 379 | 42494 | 305 | |
| 2021 | 招朝鲜族考生 | 本科二批A段 | 370 | 44638 | 305 | |
| 2021 | 招朝鲜族考生 | 本科一批A段 | 363 | 46222 | 48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06 | 4619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88 | 6176 | 3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365 | 20205 | 33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4 | 20313 | 15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469 | 8122 | 335 | |
| 2021 | 非朝鲜族考生 | 本科二批B段 | 429 | 12786 | 335 | |
| 2021 | 招朝鲜族考生 | 本科二批A段 | 426 | 13145 | 335 | |
| 2021 | 招朝鲜族考生 | 本科一批A段 | 413 | 14767 | 519 |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教学医院、附属疾控中心等丰富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教学资源。设有25个本科专业,2个本硕博一贯制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七成以上,5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统招本科生一年学费为4600元;民办康达学院每年学费为13000元。
南京医科大学资助政策简介
我校建立了以 “奖、贷、助、勤、补、免”为主要内容、以“资助与育人并重”为工作思路的学生资助体系,我校资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第一类:国家奖助学金
1.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每学年申请和评审一次,奖学金一次性发放。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奖励面约占在校生的3%,按学年申请和评审。
3.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各年级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2000、3000、4000元三档发放,资助面约占在校生的16%,按学年申请和评审。
◇在同一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二类:国家助学贷款
1.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面向校内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前提是高校必须与经办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开学后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实行高校初审和经办银行终审制度。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应及时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展期手续,展期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学生继续攻读学位期间仍可获得财政贴息。
2.江苏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委托我省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结算代理金融机构,面向江苏籍在省内外普通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和新生,学生和家长(法定监护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信用作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通过贷款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向入学前户籍所属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受理,国家开发银行终审通过后贷款资金统一划拨至借款学生本人账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期限按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2年为“不还本金、只付利息”的宽限期。
第三类:专项资助项目
1.普通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
为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服役,提高兵员征集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财政部、教育部和总参谋部决定自2009年起补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实际缴纳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在高校毕业生入伍后一次性补偿到位。
2.普通高校毕业生赴苏北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苏北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我省补偿2009年(含当年)后应届毕业生到苏北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读期间的学费,每服务满一年即可获得三分之一的学费补偿款、三年补偿完毕。
第四类:学校资助项目
1. 勤工助学
我校勤工助学固定工作岗位有110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100多个,其中固定岗位每月勤工助学时间不超过40小时,约有200—360元的收入。
2. 优秀学生奖学金
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奖励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本科生,在综合素质测评基础上进行评定,设优秀学生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以及单项奖学金。
3. 学费减免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由本人申请、学院审核、校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4. 临时困难补助
学生因家庭或者本人发生不可预知事件造成本人生活困难,可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审核,校资助管理中心批准给予临时困难补助。
5.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我校建立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学校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核实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予以资助。
6. 社会资助
学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资助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已设立奖助学金(校级和院级)三十多项,主要包括费孝通奖学金、伯藜助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等。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544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320人,本科生19,165人,专科生2,059人),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生277人。现建设有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等4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积极打造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品牌。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部委级项目188项;省级、厅级项目388项,国际合作项目24项;发表学术论文6,655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 ) 1,293篇,SSCI、A&HCI、CSSCI期刊论文265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52项,获得专利99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