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
软科(综合) | 276 | 357 |
校友会(综合) | 185 | 437 |
武书连 | 380 | 671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A段 | 523 | 10063 | 41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509 | 12264 | 41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49 | 23555 | 41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35 | 50602 | 301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64 | 0 | 160 | |
2021 | 专业志愿 | 本科提前批A段 | 518 | 10802 | 418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提前批B段 | 451 | 23151 | 418 | |
2021 | 校企合作 | 本科二批 | 352 | 46447 | 30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A段 | 551 | 2410 | 48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05 | 5899 | 48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501 | 6271 | 48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27 | 15231 | 392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3 | 24141 | 160 | |
2021 | 专业志愿 | 本科提前批A段 | 528 | 3953 | 488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提前批B段 | 509 | 5519 | 488 | |
2021 | 专业志愿 | 本科二批 | 409 | 17473 | 392 | |
2021 | 专业志愿 | 专科批 | 169 | 0 | 16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84 | 38360 | 30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2 | 10571 | 392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07 | 147181 | 495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30 | 121565 | 495 |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也是国家及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自治区民族雕塑研究中心、专业艺术创作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是自治区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国八省区蒙古族体育人才、中国北方民族音乐人才、自治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严格执行财政部科教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制定的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
第十一条 招生条件和加分政策按照当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各省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执行,文化课成绩是指高考成绩加上政策加分之后的投档成绩。浙江省按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办法执行,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须满足该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工科类普通高等院校,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84年成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12月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共建高校。2015年2月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同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4个,校外实习基地292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水利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基地”和“电力工程实训基地”等4个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河口试验基地。
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和关心每一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国家助学金;(2)向银行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贴息贷款;(3)学校设立多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安排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4)圆梦爱心基金;(5)困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