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宁夏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
软科(综合) | 167 | 260 |
校友会(综合) | 170 | 216 |
武书连 | 244 | 279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50 | 7715 | 41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42 | 8777 | 412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425 | 11172 | 412 | |
2021 | 国际班 | 本科一批 | 413 | 13043 | 412 | |
2021 | 预科 | 本科一批 | 413 | 13043 | 412 | |
2021 | 在中卫市就读 | 本科一批 | 412 | 13220 | 41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25 | 2239 | 505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25 | 2239 | 505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16 | 2761 | 505 | |
2021 | 国际班 | 本科一批 | 508 | 3263 | 505 | |
2021 | 预科 | 本科一批 | 507 | 3338 | 505 | |
2021 | 在中卫市就读 | 本科一批 | 505 | 3472 | 50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99 | 26502 | 456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4 | 4993 | 556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93 | 29334 | 456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93 | 29038 | 456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38 | 61078 | 367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378 | 117220 | 367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77 | 6023 | 556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77 | 6021 | 556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7 | 12222 | 479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83 | 40459 | 479 |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一页。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炼出了以“两手抓”(一手抓就业指导教育,即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一手抓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即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重点的就业工作理念。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每年举办冬、夏季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各类中小型专场招聘会;每年11月份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宣传教育月”活动,4月份开展“毕业生双选服务月”活动,及时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回访活动,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学校较早引进了“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和“职桥网”等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培训,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要求,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近两年来,我校毕业生当年的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和到区外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作为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明显增强。
遵照生源所在地招生部门所规定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实施。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瑮、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