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推荐
2020-01-21 20:44
三是抓好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宁夏将残疾人技术培训作为帮助残疾人脱贫的重中之重,五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残疾人4.5万多人,其中3.3万名农村残疾人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有9.7万名残疾人通过集中安置、分散按比例安排和个体就业等形式实现就业。
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业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我区初级以上技能的农民工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总数已超过常年外出务工总数的一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水平,这些农民工每年扣除在务工地的各种消费外,带回家的现金平均超过5000元。组织实施了世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和赠款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宁夏贫困地区劳务产业的发展”子项目。2006-20
五是抓好创业培训。我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把技能培训“找饭碗”、岗位培训“保饭碗”与创业培训“造饭碗”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创业培训+基地见习”、“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网络创业”等“1+X”创业培训模式,初步建立了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并贯穿于全民创业工作的始终。2008年至今,全区累计组织劳动者参加
一是实施民生计划力保培训。2007年开始,自治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工程培训、城镇职业能力培训等列入10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办实事之中,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向社会公示承诺,集全区之力推进培训任务的落实。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民生计划宁夏行”活动,对职业技能培训等民生计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五是加强载体建设力助培训。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办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形成了初、中、高技能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比较齐备并覆盖全区的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全区现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195家,其中技师学院6家,技工学校20家,就业训练中心27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42家,其中有2所技师学院和2家企业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年均教育培训12万人次。全区建立通用职业
突出重点群体是抓好职业培训的关键所在我区立足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围绕工业园区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着力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能力,为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我区立足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围绕工业园区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着
四是建立创业培训新机制。我区较早开展创业师资及新项目培训和试验探索,培养了一批专职的高素质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成功研发了“宁夏SIYB创业培训管理系统”,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成熟的监督管理体系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搭建了一个多层级、多功能、实时化、桌面化的操作管理平台,保证了创业培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创业培训管理成效。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局出发,组织开展了“产生你
二是建立培训机构和通用工种招投标制度。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培管分离、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地由政府牵头,指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的主管部门以及用工行业代表,通过招投标确定教学规范、设施完善、培训质量较高、就业效果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作为承担政府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任务的定点机构,并向社会发布,保证了培训的规范有序。
三是建立培训资金项目管理制度。我区建立了以市、县(区)为单位,统一安排培训任务、下达培训计划、培训业绩考核评价、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审核上报数据的“五统一”项目管理制度,每年根据各地培训任务和人均标准,采取先预拨70%培训资金,另外30%的培训资金在年底考核验收后再予以兑付的办法推进培训任务的落实。对培训任务没有完成、就业率不高的地区,相应减少培训补贴资金。具体操作上,由自治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一是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坚持“谁出资培养、谁享受补贴”原则,以政府出资购买培训的方式,连续七年以自治区为单位,以目标责任制落实为保证,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城乡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通过购买培训提升就业水平。2006—2009年,全区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外出务工)305万人次,连续4年转移就业人员占到农业劳动力的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