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批次 | 学制 | 人数 | 学费 |
|---|---|---|---|---|---|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4 | 3340 |
| 070301 | 化学(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3 | 3340 |
| 070501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3 | 3340 |
| 070504 | 地理信息科学 | 本科批 | 四年 | 2 | 4180 |
| 071004 | 生态学 | 本科批 | 四年 | 2 | 4180 |
| 071201 | 统计学 | 本科批 | 四年 | 2 | 4180 |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3 | 3580 |
| 030302 | 社会工作 | 本科批 | 四年 | 3 | 3820 |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赴华中师范大学交流,“2+2”学习模式,即大一、大二在华中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后续学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习。) | 本科批 | 四年 | 2 | 3100 |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2 | 3100 |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赴云南师范大学交流,“1+3”学习模式,即大一在云南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后续学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习。) | 本科批 | 四年 | 1 | 3100 |
| 050261 | 翻译(需口试。语种:英语。) | 本科批 | 四年 | 3 | 4140 |
| 060101 | 历史学(师范类) | 本科批 | 四年 | 3 | 3100 |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数量分析,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C语言程序设计、SPSS统计软件、统计学、抽样调查、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建模、多元统计分析、教育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当代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掌握社会调查、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及社会发展项目的评估与执行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行政、心理学导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习指导、法学概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理 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践的技能,能在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 环保、规划等教学与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和企业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良 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相关的数理化 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掌握扎实 的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理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掌握生态学研究、生态监测与评价、区域规划与自然保护、生态管理的基本技术;
4.具有开展生态学调查、实验、规划、管理与教育的初步能力;
5.熟悉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态学的历史、现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 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动植物体的结 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统计 学基础。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
示例一:动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植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 课32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生态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 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分子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 时)等。
示例二:生态学(含实验96学时)、植物分类学(32学时)、植物生态生理学(48学时)、自然 资源生态学(48学时)、土壤学(48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生物统计学(48学 时)等。
示例三:普通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普通生态学(64学时)、环境科学概 论(48学时)、环境分析化学(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基础生物化学(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16学时)、基础微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8学时)、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48学 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态学野外实习、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 验、生态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湖北招生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赴南方科技大学交流,“1+3”学习模式,即大一在南方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后续学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青海师范大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广西招生专业有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经济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历史学等12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青海师范大学2022广西专业代码列表专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山西招生专业有金融学(赴南方科技大学交流)(具体学习模式见学校官网)、生物科学(师范类)、生态学、电子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旅游管理等6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青海师范大学2022山西专业代码列表专业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教育技术学(师范类)、应用化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应用心理学(赴北京师范大学交流,“2+2学习模式,即大二在北京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后续学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习)等5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重庆招生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地理科学(赴江苏师范大学交流,“2+2学习模式,即大二在江苏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后续学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赴南信大交流,“2+2”学习模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宁夏招生专业有教育技术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6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青海师范大学2022宁夏专业代码列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40104教育技术学本科二批-物理学本科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广东招生专业有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第二学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四学年校本部)、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英语)等11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

2022年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有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土地资源管理(英语高考成绩80分以上)(中外合作)、旅游管理、英语(师范类,语种:不限。)、旅游管理等6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青海民族大学2022福建专业代码列表专业代码专业名

2022年青海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有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能源化

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化学(师范类)、地理科学(师范类)、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赴华中师范大学交流,“2+2”学习模式,即大二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