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四川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农林经济管理 | 2020 | 理科 | -/553(本科一批) | -/612(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20 | 文科 | -/565(本科一批) | -/612(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9 | 理科 | -/509(本科一批) | -/572(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9 | 文科 | -/543(本科一批) | -/572(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8 | 理科 | -/502(本科一批) | -/565(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8 | 文科 | -/554(本科一批) | -/565(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7 | 理科 | -/483(本科一批) | -/543(本科一批)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7 | 文科 | -/521(本科一批) | -/543(本科一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6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4400元/年,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2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4400元/年;含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辽宁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30 |
天津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25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6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4400元/年,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2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4400元/年;含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辽宁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30 |
天津 | 工商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25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农林经济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文科 | 580 | ||||
宁夏 | 农林经济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62 |
陕西 | 农林经济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2 |
云南 | 农林经济管理(成都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重庆 | 农林经济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4 |
历史类 | 583 | ||||
湖南 | 农林经济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河南 | 农林经济管理(成都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山东 | 农林经济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3 |
福建 | 农林经济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浙江 | 农林经济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0 |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了12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9月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下设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8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2462人。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3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8人,博士学位1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各级各类人才113人。
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9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学校建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占地面积281.35万㎡。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规模与内涵并重,坚持“聚焦农、小综合、大特色、创一流”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办学特色,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成为河南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近年来,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开辟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办法确保了“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而且在新生入校以后通过奖、勤、助、贷、减、免、缓等方式切实为贫困生排忧解难。首先困难学生可以按照河南省教育贷款中心统一标准,每学年初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可享受在校期间免息等优惠政策。二是我校对各类在校学生均设有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学生总数的 5%、7%、18% ;我校还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以及十几种社会奖学金,如建行奖学金、王鸣歧奖学金等。第三,学校对特困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并设有大量勤工助学岗位。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5个学科ESI排名近年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1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39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导师315人、硕士生导师82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4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2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7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2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1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科技部、四川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0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学校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3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四川省相关规定的政策执行,当地招办认可的我校均认可。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54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5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54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54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林经济管理2014一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83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文科536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83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文科53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新疆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44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44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4一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98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57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576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经济管理2014一批理科607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经济管理2013一批理科569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经济管理2012一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44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4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44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44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林经济管理2014一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22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2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22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22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经济管理2015一批理科
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在四川省理科排名第1。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在四川省排名情况1.理科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一批2.文科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四
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90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林经济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6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566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2014一批理科566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2013一批理科517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林经济管理2012一批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