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城市管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翻译-广西民族大学
2016年新增专业,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批复为准。
本科
会计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40000
专科
国际商务(泰国方向)、国际商务(越南方向)、国际商务(印尼语方向)、应用法语、应用越南语、应用印尼语、应用泰国语、法律事务(东南亚方向)
8000
预科
少数民族预科班
免学费
预科
 秘书学专业(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非师范专业)-南宁师范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媒体机构等单位,写作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秘书、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且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专业特色:卓越文秘人才实验班
专业名称:秘书学-贺州学院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招生科类:文史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秘书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汉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
主要课程::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原理、中国秘书史、基础写作、秘书写作、档案管理、秘书礼仪、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
就业去向::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秘书、行政管理、公关、文案、策划等工作;在公司等技术企业从事商务秘书、科技秘书等工作。
秘书学(本科)-河池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国语言文字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或文字宣传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秘书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秘书写作、现代礼仪、档案管理实务、现代办公技能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招生科类:文史类
培养特色:
写作特色:1.。我院历来重视写作人才培养,传统悠久、特色鲜明,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东西、凡一平、田湘、何述强、谭壮满等一批知名作家,文学新人和校园作家也层出不穷,在我院文学氛围的影响下,其他学院也涌现出了黄土路、费城、寒云、牛依河等作家。我校校园内文学社团活跃,定期出版多种文学刊物,毕业生从事文学及文学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多,社会声誉良好,被称为河池学院作家群,《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都曾进行专题报道。
实践特色:2.。我院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了一大批实践平台,如全媒体教学实训中心、新闻演播中心、融媒体中心、中华才艺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实训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功能语言综合实训室、微格教室,等等。此外,我院还与校外行业和产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多家学校、报社、电视台、文学杂志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搭建了丰富的平台。
师范特色:3.。我院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强化教师教育技能,不断优化师范生培养模式,根据语文教师能力要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读、写、说、教、演的兴趣。自建校以来,我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语文教师,他们活跃于广西区内外各条教育战线,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其中有获得肇庆市五一劳动模范、肇庆市师德标兵、“改革30年,感动肇庆人物”提名奖的蓝治球,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乡村女教师覃艳玲,更有一大批中学语文特级、高级教师和中小学校长,他们撑起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天空。
合作与交流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我校目前已经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互派师生及学术交流等工作。我院与泰国的曼谷北部大学、暹罗大学、博仁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自2009年本专业成立以来,已先后派出200多名学生到泰国学习和考察当地的语言、文化,并在泰国的中小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同时也先后派出了7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到泰国的高校担任汉语教学工作或指导本系学生实习。我院自2013年开始招收商务汉语专业留学生,并在暑假开办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体验短训班,目前已顺利完成了6届留学生和多批次的留学生短训班的汉语教学工作。
2.新闻学专业。我院历来重视与地方合作,借助媒体行业的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目前已建成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黔南日报社、北海日报社、贵港日报社、玉林日报社、桂林日报社、右江日报社、河池日报社、河池市台、宜州区局等,与中共河池市委宣传部共建河池学院新闻系,与河池日报社共建全媒体实训中心,成立了河池市台河池学院记者站,同时与广西日报社、广西电视台、法制日报广西站等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加强高校与媒体行业合作的力度,把校内的教学与校外的实训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强化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就业需要和学生实际,和地方党政机关、学校、文学杂志、学术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在河池学院附中、宜州实验高中、宜州区怀远中学、宜州区二中、宜州区三中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并和部分学校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桂学研究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建了桂学研究基地和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建立了《广西文学》河池学院联络站,在东兰县武篆镇、北海日报社、罗城县文联建立了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与行业、产业展开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就业与深造:
40年来,中文系与文传学院一直重视对学生就业和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先后为社会培养近6000名普通本、专科学生,2000多名本、专科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约在90%左右,毕业生就业去向除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和出国就业外,其他在国内就业的学生现绝大部分已成为广西及其余省市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媒体和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骨干,有不少人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一致好评。
2008年至今,我院一直重视指导毕业生考研指导工作,据统计,共有近12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国外高校和考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
学生获奖
文传学院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文传学院学子获国家级奖励40多项,如参加“相思湖杯”现场作文大赛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5人,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有2人获奖,在《红豆》系列全国征文比赛中有10余人获奖等。获自治区级奖项300余项,如自治区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10余人,自治区“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优秀奖近10次等。另外,文传学院学子在《河池学院报》、《罗城信息报》、《丹凤》、《河池日报》等校外刊物和报刊发表文章和文学作品400余篇。
学长寄语
1.作家从这里起步。
--东西
2.好学校是一座靠山。
--凡一平
知名校友
1.东西,原名田代琳,1985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政协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广西文艺高奖“铜鼓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获广西文艺高奖“铜鼓奖”,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年度小说家”奖、《新京报》“2005年度文艺类好书奖”,本人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中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救命》《痛苦比赛》《东西作品集》(六卷)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法文、德文、韩文、日文、希腊文和泰文出版。根据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佳艺术贡献奖”。
2.凡一平,本名樊一平,1983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八桂学者、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老枪》《上岭村的谋杀》等五部,另有其他作品集六部。其中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长篇小说《跪下》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广西文艺高奖“铜鼓奖”、个人获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扑克》获第六届广西文艺高奖“铜鼓奖”、《非常审问》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后的子弹》《撒谎的村庄》等十多部。
3.何述强,男,仫佬族,1990年毕业于河池师专(我校)中文系,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学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在《散文天地》《小品文选刊》《广西文学》《岁月》《红豆》《三月三》《广西日报》《阳光之旅》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有多篇文章入选《散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以及各种选本。曾主编《宜州历史人物》,出版有城市传记《山梦为城》、民族文化随笔《凤兮仫佬》、散文作品集《隔岸灯火》等,曾获“河池市第三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广西文学》“金嗓子?广西青年文学奖”。
4.田湘,1984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南宁铁路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广西作协副主席,广西写作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诗集《城边》《虚掩的门》《放不下》《遇见》以及配乐朗诵诗专辑。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青年文学》《作家》《天涯》、《花城》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年鉴。获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艺术奖,2015年“诗歌·心时代”杰出贡献奖,广西2014至2015年重点扶持作家,公安部2015年至2016年度签约作家,荣登2014中国诗歌十大新闻,有“沉香诗人”之誉。
5.谭壮满,1978年生,2003年毕业于河池学院中文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池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池市文联委员、河池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创作员、河池市电视台栏目制片人、广西电视台特聘栏目专家、河池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曾创办《周末看点》《纪录河池》等电视专题栏目,曾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电视纪录片创作交流活动,曾负责“河池市电视纪录片创作人才小高地”建设。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惑乱爱情》《寻找天堂》、短篇小说《后的时光》《凶手》《哺乳》《行李箱里装满灵魂》、报告文学《美妙声像传万家》、电影文学《百褶裙》《木面呈祥》等。影视作品主要有《抗倭名将韦虎臣》《人民群众的领袖韦拔群》《魁星楼》《大器铜鼓》《净土上的候鸟人》《水上家园》《水下探秘者》《桂剧轶事》等。有多部影视作品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部分纪录片被译成外文向境外传播,获刘三姐文学艺术奖、广西奖、广西新闻奖、广西电视文艺奖、广西年度优秀纪录片奖、全国优秀电视节目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入围奖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30余次。
6.陈海伦,男,1952年生,1981年1月河池师专中文专业毕业,1997年1月调到广西大学,1998开始带硕士研究生,2000年晋升教授,兼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对汉语言文字学诸方面都有较深入研究,已分别给硕士生、本科生开出文字学、语音学、训诂学、计量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古代汉语、修辞学等课程,200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广西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教书育人标兵。近年来主要从事计量语言学和言语声学等方面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曾获97年广西大学学科学年一等奖和98年区教育厅高校社科研究三等奖。2009年4月27日急病逝世。
7.杨东甫,男,汉族,广西凤山县人,1952年10月生,1981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现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独著或与人合著有《中国散曲史》、《中国幽默文学史话》、《唐诗新选》、《中国传统蒙学大典》、《少年古诗鉴赏辞典》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学术随笔等二百七十余篇,其中六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十四篇篇目收入《全国报刊索引》,著作、论文获奖20项。计有: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五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佳作奖一项),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西北西南九省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一项(三等),广西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两项(均二等),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四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桂版图书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桂花工程奖一项。
8.温存超,男,广西宜州市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曾任河池学院教务处处长等职,兼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理家协会会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写作协会理事、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河池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等职。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广西当代文学和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研究,先后主持省级、厅级教改、科研项目9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著作、教材5部,已在《出版广角》《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电影评介》《文艺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河池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余万字,先后荣获第七届广西文学评论奖三等奖、2009年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四届广西校园文化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写作杯”大赛指导一等奖、“丹泉杯”《南丹文学》2009年年度文学评论奖等奖项,先后20余次被评为院级、地市级先进个人。
9.蓝治球,男,2005年7月毕业于河池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怀集县桥头镇初级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兼学校团委书记。2007年3月《西江日报》以《怀集版“一个都不能少”》为题,报道蓝治球的先进事迹,之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河池日报》以及肇庆电视台等媒体先后采访、报道了蓝治球的先进事迹。曾被评为“肇庆市五一劳动模范”、“肇庆市师德标兵”、“改革30年,感动肇庆人物”提名奖、优秀新怀集人等。
10.区晓菲,1992年7月毕业于河池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广西善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广西青联委员、广西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2013年,在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设立“区晓菲奖学金”,迄今已有75人获奖,每人奖励1000元。
秘书学专业(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南宁师范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媒体机构等单位,写作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秘书、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且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专业特色::政治思想素质好,具备写作特长,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适应宽口径就业。
秘书学专业(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非师范专业)-广西师范学院
培养目标:1.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媒体机构等单位,写作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秘书、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且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2.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专业特色:3.
卓越文秘人才实验班,宽口径
秘书学专业(授文学学士学位)-广西师范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具备文秘相关知识和相关理论,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中从事文秘工作、进行文秘类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秘书学概论、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党政公文写作、文学概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
专科专业
秘书学专业(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非师范专业)-南宁师范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媒体机构等单位,写作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秘书、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且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专业特色:卓越文秘人才实验班
秘书学专业-玉林师范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系统的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人际沟通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等现代办公能力,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管理、公关、宣传、文化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