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21 | 115 |
| 高职排名 | 69 | 287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253 | 526170 | 150 | |
| 2021 | 高本贯通 | 普通类二段 | 456 | 249870 | 150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二段 | 310 | 478282 | 15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二段 | 233 | 535040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384 | 378527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71 | 150067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6 | 65888 | 150 |
学院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2001年8月升格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 2006年4月更名为现校名,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教育部组织认定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 “学生管理50强”院校。
高职在校生20490人,现有专任教师953人,校区占地面积17101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7934平方米,图书藏量119.338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836.32万元。开设纺织服装、商务外语、经济管理、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生物与化学、信息工程、艺术传媒设计、汽车工程等11个专业群58个专业,其中有4个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贯通培养。
| 膳食服务中心为学院的后勤部门之一。主要任务是负责学院的餐饮、商贸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目前,承担着全院师生的日常饮食服务、商贸和学院的部分接待等专项服务工作。中心下设综合管理科、采购与生产科、监控办公室(由综合管理科分管)、财务办公室共四个行政综合部门。所辖4个大食堂(基本大伙),1个接待中心,20余家特色窗口(约60多个花色品种),1个百货超市(建筑面积600余㎡),1个休闲餐厅及多家商贸经营实体。中心直属生产实体有面粉生产车间、豆制品生产车间、馒头房、蔬菜种植基地等。 食堂总建筑面积为9000余平方米,餐厅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固定就餐座位3650个。基础设施设备总投入约500万元。 |
|
|
| 学院的膳食管理与服务工作运营机制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的方式改革内部传统的管理机制,引入ISO9000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行业规范对中心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科学细致的整体运营。做到制度有规范,操作有依据,检查有记录,记录有备案,形成了一套良性地有效地循环管理模式。 膳食服务中心与学生相关的活动有:“厨神”杯大学生厨艺大赛、文明就餐签字活动、文明就餐漫画活动、座谈会、饭菜品尝、环境卫生评比等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加深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通过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餐饮服务水平。 |
||
![]() ![]() ![]() |
||
学校于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由原陕西煤炭工业学校、西安煤炭卫生学校、陕西煤炭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等。历经60多年发展,现有教职员工732人,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名,现有专任教师586人,高级职称187人、中级职称2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38人,双师素质”教师20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煤炭行业职教名师1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5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教师14人,职教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实训设施完备,图书资料馆藏丰富,设有10个教学院(部),开设各类专业50个,其中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及专业群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