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 | 专业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湖北 | 信息与计算科学(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自动化(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湖北 | 化学工程与工艺(色盲、色弱不取办学地点临港校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
省(市) | 专业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湖北 | 本科预科班(外语语种不限;本校培养(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851号);办学地点临港校区)(学制:一年) | 物理类 | 一年 | 本科 |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医学试验班(含预防、药学、公管;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临床医学(5年制,卓越医生计划)、口腔医学。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医学试验班
上海财经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保险学(保险精算)、投资学(双学士学位、公管学院和数学学院培养)、投资学(投资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金融学、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金融学、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2022年专业组(W0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学前教育、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新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会计学。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小学教育(师范类)。2022年专业组(W0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北小学教育(师范类)物理类四年本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层次本科
上海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理科试验班类、经济学类、电气类。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理科试验班类、经济学类、电气类。2022年专业组(W0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北理科试验班类(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医学试验班(卓越医学创新班;预防医学。2022年专业组(W0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北医学试验班(卓越医学创新班;预防医学(五年制)(学制五年)物
上海理工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高校为德国富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本科预科班(外语语种不限)(学制一年)。2022年专业组(W0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工商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工商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2022年专业组(W0
上海电力大学专业组(W02),2022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本科预科班。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