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云南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三明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通信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23/519(本科批) | /() |
通信工程 | 2020 | 理科 | 494/492(本科批) | 471/449(本科批)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466(本科二批) | -/432(本科二批)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453(本科二批) | -/424(本科二批)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385(本科二批) | -/375(本科二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海南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福建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浙江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6 |
江苏 | 通信工程(雨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9 |
天津 | 通信工程(雨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7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福建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9 |
通信工程(面向三明) | 449 | ||||
甘肃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0 |
陕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7 |
云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475 |
贵州 | 通信工程(荆东路25号)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6 |
四川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2 |
广西 | 通信工程(4800元/年,在三元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91 |
湖南 | 通信工程(办学地点:三元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河南 | 通信工程(4800元/年;办学地点三元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江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3 |
安徽 | 通信工程(48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浙江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43 |
吉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9 |
山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46 |
河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首任正副院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张冲两位将军担任。自建校以来,一批学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何耀华教授,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90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9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2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在校生33344人,其中本科生26237人,硕士研究生3009人,博士研究生92人,留学生588人,全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3231人,香格里拉办学点专科生18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967人。现有教职工17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55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58人,具有博士学位408人、硕士学位908人。学校现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云南跨越发展,紧紧围绕“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目标,打好以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印瑜伽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对外开放“三张牌”,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心心相通,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国内合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党政管理干部、教育专家、企业家,大多数由我校培养,特别是29个云南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称号。
近年来,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校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为更好服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2013年,在原有预科教育学院基础上,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落户我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架起通往高等教育的桥梁,为省内外高校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本科生源。基地多次受到国家民委、云南省表彰,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院学生阿丽努尔•阿力木回信中,提出: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共建中印瑜伽学院的备忘录,中印瑜伽学院在我校成立,成为印度本土外的全球第一所瑜伽学院。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对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项批示。经过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全国高校开创了瑜伽学历教育的先河,目前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健身瑜伽理论研究中心,学院致力于成为瑜伽在中国传播的标准制定者、规则维护者、行业引领者乃至中国瑜伽学科的奠基人。
为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2016年12月,经外交部批复同意我校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已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口岸建立8个培训基地、在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建立3个培训基地,同时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4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了拓宽澜湄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学校成立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等多层次、多领域深入推进澜湄职业教育合作,丰富充实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建设成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广西自治区党委行政领导等均对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许。此外,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被列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云南省政府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成为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项目和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70载春华秋实,未来,学校将持续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根植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努力朝着高水平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示范校、“三风”建设模范校踏实前进。
学校地处美丽的春城昆明,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商山之麓、莲花池畔,与著名的风景名胜圆通山、翠湖浑然一体,并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毗邻;新校区雨花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月华街2929号,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
学校位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中央苏区、中国绿都、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三明市。校园占地面积1421.43亩,各类建筑面积约40.4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5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49万平方米。藏书593.95万册(含电子图书423.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554.08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现有专任教师867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85.58%,高级职称占44.41%,双师型教师占63.78%。全日制在校生14702人。
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省级一流课程51门。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学团队和课程“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省级专业群5个和校级专业群3个,成立产业学院10个,其中,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产业学院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建成40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与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究分院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研究院(研究所)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文化基地2个、省级6·18协同创新院产业分院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创新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科基地1个、省级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1个。近三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4项,其中,社科成果奖2项;国家级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项,授权专利数达468件。《三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7所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近40所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选派143名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自2012年开展来华留学教育以来,共吸引超过来自世界各地40余个国家的163名国际学生到校学习。
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营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率为90.41%,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致力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坚持育人强校工作总目标,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发展超越,坚定走高质量地方应用型办学新路,朝着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录取批次 专业类别 |
本科 |
师范类专业 |
提前批 |
非师范类专业 |
本科批 |
美术类 |
艺术省统考阶段 |
音乐类、播音主持类 |
艺术省统考阶段 |
体育类 |
体育本科批 |
录取规则:
1. 学校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2. 学校录取新生,执行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
3.各专业录取原则: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且“所有专业调剂考生的优先级均低于其他考生(其他考生指有专业志愿的考生)”的录取原则。
(1)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按专业组录取的省(市、自治区),按照考生投档分排序并根据考生专业志愿的先后次序依次进行。当考生所有志愿均无法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同一专业组内进行调剂,按照投档分排序依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投档分相同时,先按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条件排序,再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成绩、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如仍同分的,则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
(2)对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自治区),按照考生投档分排序并根据考生专业志愿的先后次序依次进行。当考生所有志愿均无法满足时,服从调剂的考生按照投档分排序依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投档成绩相同时,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史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4.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美术类、音乐类及播音主持类录取原则:考生文化成绩(高考总成绩)和专业省(市、自治区)统考成绩均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艺术类本科合格线。在进档的考生中,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综合分相同时,采用以下录取原则:
(1)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按专业组录取的省(市、自治区),先按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条件排序,再依次按高考总成绩、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成绩、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仍同分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2)对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自治区),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单科成绩排序录取,其中单科顺序为:文史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综合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福建省(综合分满分为750分)
美术、播音与主持类的综合分=高考总成绩×40%+专业成绩×2.5×60%。
音乐类的综合分=高考总成绩×30%+专业成绩×2.5×70%。
2.其他省市(综合分满分均折算为100分)
美术、播音与主持类的综合分=高考总成绩÷文化满分×4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60。
音乐类的综合分=高考总成绩÷文化满分×3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
注:艺术类投档方式和比例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原则为准。
5. 体育类录取原则:按综合分投档的省(市、自治区),按投档成绩(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采用以下录取原则:
1.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按专业组录取的省(市、自治区),先按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条件排序,再依次按高考总成绩、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成绩、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仍同分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2.对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自治区),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相同时按单科成绩排序录取,其中单科顺序为:文史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按非综合分投档的省(市、自治区):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单科成绩排序录取,其中单科顺序为:文史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福建体育综合分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分=高考总成绩×30%+专业成绩×7.5×70%。
6. 学校执行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制定的有关加分政策,按加分后的成绩录取及确定专业。
1、在我校设专业校考的陕西、湖北、广东等省份,按校考专业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2、我校未设校考的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等省份,按省统考专业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3、其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投档成绩(综合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我校对往届生的录取没有特殊规定。
奖学金及助学办法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围绕“精准资助”工作要求,形成“奖、贷、助、补、减、免、缓、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帮扶体系。内容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优秀学生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详情可登录学校学生工作处网站查询(http://xgc.fjsmu.
edu.cn/Website/Home/Index),咨询电话:0598-8398809。
三明学院英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福建)
三明学院商务英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商务英语和通
三明学院汉语言文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
三明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通信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通
三明学院小学教育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通
三明学院学前教育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通
三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三明学院贸易经济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经济和通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三明学院云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5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三明学院云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