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名称 | 院系 | 学习形式 | 类型 |
|---|---|---|---|---|
| 1 | 应用统计 | 统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统计 |
| 2 | 统计学 | 统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统计学 |
| 3 | 金融 | 金融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金融 |
| 4 | 保险 | 金融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保险 |
| 5 | 金融学 | 金融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6 | 金融工程学 | 金融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7 | 税务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税务 |
| 8 | 理论经济学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理论经济学 |
| 9 | 国民经济学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0 | 财政学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1 | 劳动经济学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2 | 数量经济学 |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3 | 国际商务 | 国际贸易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国际商务 |
| 14 | 产业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5 | 国际贸易学 | 国际贸易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 16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17 | 项目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18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1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20 | 图书情报 | 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图书情报 |
| 2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22 | 情报学 | 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 23 | 企业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2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25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26 | 资产评估 | 会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资产评估 |
| 27 | 审计 | 会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审计 |
| 28 | 会计 | 会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会计 |
| 29 | 会计学 | 会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30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31 | 旅游管理 | 文化旅游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32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化旅游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33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34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公共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35 | 社会保障 | 公共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36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37 | 法律(非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律 |
| 38 | 法律(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律 |
| 39 | 法学 | 法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法学 |
| 40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4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经贸外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外国语言文学 |
| 42 | 环境管理 | 资源环境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43 | 体育产业管理 | 体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44 | 区域经济学 |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经济学 |
山西财经大学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坐落于素有“龙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前身是山西省银行干部学校、商业干部学校、供销合作干部学校、财政干部学校和粮食干部学校,1958年9月五所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山西财经学院。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经济管理学院。1997年10月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山西财经大学。70年来,学校弘文励教,薪火相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2万余名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协调发展,财经特色凸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为优势和特色,推进经、管、法、理、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教学单位21个、校级科研机构14个、院级科研机构64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项目9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共有本科专业5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专业3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7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11个、双学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15个。
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体系完备。学校现有教职工17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20余人,教授、副教授5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43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30余人,校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200余人。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继续教育学生1.3万余人,来自5个国家的留学生30余人。
紧握时代脉搏,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坚持扎根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立足科研资源与智力优势,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主动承接各项任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编辑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统计学报》等学术刊物,主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经济高峰论坛”、“每周一讲”与“振东管理大讲堂”等,努力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财经智库。2020年,学校共获得各类项目5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获得各类奖项54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等45部,在SCI、SSCI、E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85篇,在CSSCI来源、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6篇,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33次,学校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注重内涵建设,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荣获教学成果奖66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140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心营造“鲜明、厚重、开放、创新”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风建设,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连创佳绩,参赛级别与获奖人次大幅增长。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学生创业取得丰硕成果。
深化开放办学,拓展交流空间。学校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拓展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联合设立山西财经大学中德学院,现为山西省唯一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9年来共有3000余名学生在校期间赴德国学习。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北亚利桑那大学、堪萨斯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西苏格兰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捷克奥帕瓦西里西亚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京畿大学等4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签署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践学习交流协议,国际化办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
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分坞城、迎泽和平阳三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1956亩(含东山校区),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38462.03平方米,纸质藏书177万余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66个。拥有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教育技术中心、体育场馆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晋商博物馆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学习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新时代,山西财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精神,践行“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一流学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主攻方向,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培育特色、增强实力,向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努力奋进,矢志为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复试结束后,对考生的复试总成绩进行排名,按照本专业拟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的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进行预录取,录满为止。
1.直博生的复试总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总成绩=专业面试成绩
2.推免硕士生的复试总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总成绩=专业面试成绩+英语(英语专业二外)口试成绩
加试的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未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提交相关材料者。
2.未参加推免生(含直博生)复试考核或复试成绩不合格的申请者(英语口试或面试成绩低于60分)。
3.不能按时毕业,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或受处分者。
4.思想品德不合格、体检不合格及提交的材料内容不真实及弄虚作假者。
5.已确定拟接收的推免生(含直博生),如在后续的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有学习成绩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或实习成绩良好以下、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其它与推免工作相冲突的考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符合录取要求及发现有违法乱纪等行为者。
1.接收直博生的各专业招生计划纳入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2.接收硕士生的各专业招生计划纳入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我校和外校获得推免生资格并报考我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022年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

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生章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

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

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采用推荐免试和普通招考两种选拔方式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普通招考选拔方式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二)学习方式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1、我校所有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2、我校工商管理硕士05方向、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3、除上述以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部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全日制专业有:理论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

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方向院系学习形式人数125100工商管理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含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工

(一)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总计划为1469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拟招计划531人,全部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拟招计划938人(含10个“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其中全日制536人,非全日制402人。具体专业及拟招生计划参见《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山西财经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有:应用统计、统计学、金融、保险、金融学、金融工程学、税务、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际商务、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

山西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编号名称院系学习形式类型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商管理2旅游管理文化旅游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旅游管理3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院非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