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485 | 19939 | 429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477 | 22202 | |||
本科二批A段 | - | 437 | 34927 | 308 | ||
本科一批B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 | 430 | 37366 | 429 | |
本科二批A段 | - | 391 | 52209 | 308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458 | 8513 | 365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金融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3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3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2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2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四年 | 2 | |||
会计学 | 四年 | 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二批A段 | 四年 | 1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1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1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1 |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5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1 | |||
金属材料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5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1 |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1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1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1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1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1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1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1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1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5 | |||
武器发射工程 | 四年 | 1 |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四年 | 1 |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1 | |||
装甲车辆工程 | 四年 | 1 | |||
信息对抗技术 | 四年 | 1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1 |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俄语 | 四年 | 1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1 | |||
会计学 | 四年 | 1 |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现有的国家七个兵器类专业之一,始建于2009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了解兵器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具备从事信息安全与对抗工程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博士后4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树立军工特色,打造了突出信息对抗系统设计的专业特色。本专业现有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兵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1个、智能爆破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高频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原理、雷达原理、信息对抗原理与方法。
就业方向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在国防、军事领域从事信息对抗工作,又可以在民用行业如金融、保险、税务、企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既可从事信息系统、信息对抗系统的研究、开发,亦可从事此类系统的维护、管理、咨询等工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现在社会信息繁杂,信息安全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从而信息对抗技术就产生了,而且会很受人们的重视,此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会很好。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48年,一直是我校实施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2008年本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2009年9月获批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拥有辽宁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机械设计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和“高速切削技术装备与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材料先进制备及加工技术”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机械设计”课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面向能力培养、以设计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改A类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为:依据“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了本专业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1996年提出了“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革完善,该模式2007年发展成为“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全面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本专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面向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构建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科研优势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装备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基于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机械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机电传动系统及控制方案设计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基于新模式的课程体系,发挥设计的主线作用,大力加强设计教学及学生的工程设计实践。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了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设计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适应中央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紧密结合我省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的需要,尤其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下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彰显我校鲜明的国防特色,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在已有的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等兵器类专业基础上,依托车辆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在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新设立的本科专业,也是在东北地区首次设置的专业。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首届招生人数为32人;2015年、2016年、2017年招生人数分别为32人、32人、32人。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128人。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国防需求为导向,以轮式装甲车辆为主体,兼顾重型车辆、专用车辆及相关民用车辆的行业需求,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振动、电工电子、控制工程及装甲车辆总体、动力传动、制造工艺、性能测试、故障诊断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工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以沈阳理工大学“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方向,构建并实施“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与信号处理、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装甲车辆制造工艺基础、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轮式装甲车辆构造实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车辆及相关行业的设计与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产品开发、试验检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设于2002年,2012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我校授予理学学位的重要专业之一。理学院在现有本科专业基础上,获批建设了“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物理电子学”、“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专业涉及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和内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为83.3%。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访学交流4人。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获批辽宁省物理与光信息技术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激光科技产业园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光学方向和光电子材料)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夯实数理基础为前提,面向光电产业,构建理工结合、光电结合的知识结构;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新型激光器件、光学系统及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能力的培养。
主干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大学外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物理光学、现代应用光学、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光谱技术、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光信息技术实验、激光器件与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部门、设计院所、光电企业及事业管理部门能从事在光电信息处理、光学产品制造及检测、光电检测技术、光谱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毕业生5年后能在光电信息产业方面承担较为重要的工作,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技术力量。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7年申报成立,2018年开始首届招生的新专业,首届计划招生为35人,五年内计划招生175人。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同时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和转型为契机,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培养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在装备制造领域内从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能力;重点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集成能力,以支撑未来的新的工业革命,并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相关的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机器人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工程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设定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方向重点培养机器人系统搭建,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智能等控制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在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维护、控制等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机器人相关专业具有坚实的学科优势基础和支撑条件,这将是沈阳理工大学面向未来的一个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学院的优势学科。
主干课程:机器人传动控制、机器人系统结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液压与气动技术、ROS机器人开发与实践、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MES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高级应用技术。
就业方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器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工信部的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人才的持续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缺口达上百万人。
沈阳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设于2003年,是在我校1997年设置的汽车与拖拉机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辽宁省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车辆、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工程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13年获批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辽宁省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和理论、汽车电子、汽车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招生人数分别为102人、104人、103人和119人。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428人。
车辆工程专业以满足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以汽车及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及性能检测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与信号处理、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拆装实践。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汽车行业相关设计及制造企业、科研单位、学校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汽车产品性能检测工装的设计与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基本性能实验、汽车生产技术管理、汽车服务、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工业设计、武器发射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应用化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英语(招英语考生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英语(只招英语考生)、电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校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校区)、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主校区)、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主校区)、机器人工程(主校区)、金融学(主校区)、环境工程(主校区)、工商管理(主校区)、工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该校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安全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会计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管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工商管理、装甲车辆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通信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车辆工程(主校区)、会计学(主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主校区)、信息与计算科学(主校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校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校区)、工商管理(主校区)、金属材料工程(主校区)、环境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8个专业。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
2022年沈阳理工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会计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英语、信息对抗技术、装甲车辆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