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沈阳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工商管理 | 2021 | 物理类 | -/465(本科批) | -/513(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021 | 历史类 | -/514(本科批) | -/539(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020 | 文科 | -/523(本科批) | -/549(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018 | 理科 | -/495(本科批) | -/534(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018 | 文科 | -/529(本科批) | -/539(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017 | 理科 | -/446(本科一批) | -/472(本科一批) |
工商管理 | 2017 | 文科 | -/494(本科一批) | -/504(本科一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功底,熟悉石油石化行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石油石化企业、工商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或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等。
工商管理专业于1979年批准成立,198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跨国公司等相关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商管理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210人,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工商管理硕士(MBA)点,分别为企业管理(1995年开始招生)、技术经济与管理(2011年开始招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2011年开始招生)。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8人;40岁以下教师1人,40-50岁之间8人,50岁以上6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2人。
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已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较为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扎实的教学功底,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精明强干的教学及科研团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6篇,1门课程获得辽宁省省级精品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累计科研到款额157万元,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市级以及校级奖励。
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经济实体,侧重工业企业,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先后与沈阳全密封变压器有限公司、东北科技大市场运营中心、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长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包括“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及其他各类科技竞赛,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近三年来在各类竞赛及活动中累计获奖15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46项,参与学生数188人次。
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治理、生产运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ERP综合模拟、公共关系学、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经济法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企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3 |
历史类 | 539 | ||||
四川 | 工商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5 |
重庆 | 工商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广东 | 工商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主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9 |
山东 | 工商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0 |
福建 | 工商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安徽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5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吉林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2 |
内蒙古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9 |
山西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27 |
河北 | 工商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7 |
天津 | 工商管理(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41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建校71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的1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
学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有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占地面积189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251.9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学校设有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学校是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翻译(MTI)和艺术(MFA)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辽宁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一。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示范性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获批省级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中心和基地29个、资源共享课9门、视频公开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2013年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获批省级优秀教材8本。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702项、省部级奖励1439项,被团中央确定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高校。
学校建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4人。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
学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项目。学校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7个科研平台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首批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建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投资1亿元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创新中心获批2021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项目。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与抚顺市人民政府、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并注册成立了辽宁泓顺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学校与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5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签署协议,形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群,其中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
学校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先后选派325名教授博士深入全省218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60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解决了300余项技术难题,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1项,5项成果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流学科2019年重大标志性成果。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工作有序推进,联盟主动对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深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校地、校企研究院,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聚焦石化产业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联盟召开了多场就业招聘会、科技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两届大学生创新大赛,引进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4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2+1+1”等培养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4+1”研究生培养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问学穿石、修身诚化”校训,传承办学优良传统;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构建起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浸润、社会实践、典型引领“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建成的雷锋精神育人展馆获批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风华青年宣讲团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第一批入库项目、“三下乡”国家级重点理论普及宣讲团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6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创建了“百家讲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建有羽毛球、击剑两个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爱心助人先进单位”、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称号,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1.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助学金额度为一等每人4400元,二等每人2750元。
2.国家助学贷款:具体事宜请咨询学生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
3.勤工助学:为家庭经济困难且学有余力的在籍学生提供若干勤工助学岗位,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获得一定实践经验。
4.临时困难补助:视情况按有关规定发放。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曾用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更为现名。
学校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工信部首批“数字智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招收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队。
学校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03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人,含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51人;有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15人;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省学术头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等110人;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7个。建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平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现代兵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有16个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翻译、会计、工商管理等6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5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851人,其中本科生1532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530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三五”期间,学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21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现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8项;辽宁省、兵器行业优秀教材14部;获批辽宁省汽车工程产业学院1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0个;学生获国家奖93项、发表论文1998篇、授权专利565项。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学校国防特色鲜明,科研生产资质齐全,是辽宁省兵工学会理事长单位,辽宁军民融合(兵工)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B8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校办军工企业国防资质齐全,曾被总装备部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突出贡献奖,东北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是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放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校针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强化特色,凝练主攻方向,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做强、做大优势领域,科研实力得到明显提高,科研工作实现快速发展,师均年科研经费突破10万元,千万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相继涌现。“十三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项,授权专利638项,专利转化39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34篇,获批及滚动支持省级创新团队2个、创新平台3个。与东北科技大市场签署工作站合作协议,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签署共建协议,成为省内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共建辽宁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8个。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兴校”战略,不断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获批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教育部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波兰、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分别开展了4+0、2+2、3+1等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等俄罗斯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中俄联合培养2+2项目,培养了大批“专业+俄语”的复合型国际人才。2012年我校成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优先选拔院校。累计培养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来华留学生。学校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国家级普希金俄语中心。
70多年来,学校始终牢记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4万余人,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治校、质量固校”五大发展方略,践行“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
邮政编码:110168
学校网址:www.sylu.edu.cn
E-mail: syitnew@vip.sina.com
沈阳理工大学招生办电话:024-24686088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120200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人数:21。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统考管理学院专业:21(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
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120200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人数:21。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统考管理学院专业:21(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与资本市场:120200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与资本市场)人数:21。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与资本市场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统考管理学院专业:21(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
一般吧,什么都得靠自己努力学习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工商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94分(物理类)。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工商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工商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工商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工商管理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本科四年哲学
工商管理/企业物流与营销管理:125100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企业物流与营销管理)人数:35。工商管理企业物流与营销管理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3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
工商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25100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数:35。工商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3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力见招
工商管理/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125100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人数:35。工商管理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3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
工商管理/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125100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人数:35。工商管理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3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
工商管理/企业信息化与项目管理:125100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企业信息化与项目管理)人数:35。工商管理企业信息化与项目管理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3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