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长春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沈阳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1 | 理科 | 532/494(本科一批A段) | 493/483(本科一批A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0 | 理科 | 560/532(本科一批A段) | -/521(本科一批A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564/545(本科一批) | -/517(本科一批A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545(本科一批A段) | -/517(本科一批A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 | 理科 | -/548(本科一批A段) | -/516(本科一批A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 | 理科 | -/523(本科一批A段) | -/487(本科一批A段)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长春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沈阳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1 | 物理类 | -/577(本科批) | -/545(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0 | 理科 | 578/570(本科批) | -/535(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574/566(本科批) | 563/537(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 | 理科 | -/579(本科批) | -/535(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 | 理科 | -/546(本科一批) | -/516(本科一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吉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4 |
四川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3 |
重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广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000元/年,在东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1 |
广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定向)(办学地点:西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4 |
湖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河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山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3 |
江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福建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2 |
安徽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浙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4 |
江苏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7 |
上海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19 |
黑龙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2 |
辽宁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内蒙古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山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9 |
河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7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41 |
北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8 |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外语综合能力,能够较系统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学科知识,具备电力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能力,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工程设计、自动控制与检测、企业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相关企业(电网、发电、用电、电力装备制造)生产技术工作,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工矿企业内部电力设计、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工作等。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广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7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4 |
河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9 |
山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4 |
安徽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7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8 |
黑龙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56 |
吉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3 |
内蒙古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3 |
山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2 |
河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15 |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
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40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76人、硕士研究生5128人、本科生16778人、留学生13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15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
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合作举办“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
立德树人,在党旗引领中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设有2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通过深入实施“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工程”“党旗引领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构建完善了军工文化教育体系,“老兵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入选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校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引领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北倚天柱山,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以复旦大学农学院与东北农学院部分系科为基础,成立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管理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秉承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术育人的理念,大力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校友荣校战略,带领全校师生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向“十四五”,学校正向着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拥有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学校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2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5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科学研究机构94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室)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现有教师1783人,其中,教授235人,副教授359人,博士生导师255人,硕士生导师66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7人,入选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协托举工程1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领军人才6人、攀登学者3人、特聘教授8人、百千万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4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67人、千人层次人选85人、万人层次人选62人。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辽宁省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由院士、杰青领衔,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育德、育能、育责上下功夫,培养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农业人才。现有在校生1979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46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464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9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971人,留学生251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3万人,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学校牢记使命担当,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奶罐子”等做大文章,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建设,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自1982年辽宁省实行“一二三工程”以来,陆续在全省10个市30个县区设立了科教基点,先后选派400余名科技人员挂职服务农村农业生产第一线,选拔51名教师党员担任贫困乡村“第一书记”。培训农村经纪人、新型农民等各类农业科技人才3.5万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926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0.68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339篇。牵头组建了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校企联盟、北方沙区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国家生物炭研究院、辽河国家公园研究院。陈温福院士团队研发的北方超级稻、生物炭肥料,李天来院士团队推广的设施蔬菜、几代沈农人自主研发的寒富苹果,新民的草莓、法库的牛、昌图的猪、黑山的鸡、西丰的鹿等已经成为我省的靓丽名片,更是我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沈农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大气科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大气科学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大气科学和电气工程及
沈阳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气象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气象学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应用气象学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气象学和
沈阳农业大学应用化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电气工程及
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沈阳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沈阳农业大学金融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
沈阳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工
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合作)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合作)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合作)就业前景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
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
沈阳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