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天津科技大学 | 福建医科大学 |
|---|---|---|
| 软科(综合) | 197 | - |
| 校友会(综合) | 164 | 246 |
| 武书连 | 251 | 176 |
| US排名 | 1497 | 1711 |
| 软科(医药) | - | 2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558 | 20977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56 | 21399 | 463 | 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548 | 23093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6 | 23534 | 463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5 | 23765 | 463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4 | 23985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3 | 24183 | 463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1 | 24624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1 | 24624 | 463 | 化学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40 | 24859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37 | 25489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13 | 30719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11 | 31123 | 463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07 | 32021 | 463 | 物理必选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17 | 9601 | 463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89 | 14727 | 463 | 物理/化学(2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9 | 2926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9 | 3393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8 | 34452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9 | 3393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4 | 46167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796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7 | 955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1 | 23881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3110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7 | 39780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 本科批 | 614 | 6246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1 | 873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1 | 1084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 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是天津滨海新区唯一一所本硕博教育体系完整的大学。建校60余载,学校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形成了"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加强与区域及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为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作贡献。
对政策加分考生的录取,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执行考生所在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加分政策和录取规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诚实劳动,均可获得奖励和资助,以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其学习和生活费用;可申请多项奖助学金,其中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市“红十字”博爱助学金、泰达奖教金,以及“可口可乐”、“春发”等校内外单位和个人捐资设立的助学金等,奖励资助金额为1000—5000元/生/年;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从事多项校内外的固定或临时性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遇到特殊困难时,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80多年来,学校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砥砺“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东南医药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为本、求是至臻”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诚致远”的校风、“厚德敬业”的教风和“博学笃行”的学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是一所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规划占地约1550亩。设有21个学院(部),29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359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与海内外1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校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合作。
学校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学校有完整的奖助体系,涵盖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杂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及师生爱心捐赠等,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助 学 金:国家助学金(2800-4500元)、大博助学金(3000元)、曹德旺励志助学金(4000元)
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勤工助学:学校以“助管、助教、助理”等形式,在校内设置约1000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
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求职补助、基层就业补助
学费减免:学杂费减免、大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