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铜陵学院 | 周口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 | 504 |
| 校友会(综合) | 398 | 398 |
| 武书连 | 575 | 46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7 | 109784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1 | 27800 | 51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1 | 114934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7 | 30048 | 51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9 | 284988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7 | 95210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7 | 178120 | 400 | |
| 2021 | 其他单列 | 本科二批 | 457 | 209890 | 400 |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449 | 222771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9 | 41562 | 466 | |
| 2021 | 其他单列 | 本科二批 | 512 | 54859 | 466 |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铜陵财经专科学校与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合并,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
我院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法落实就业单位。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率高。学院常年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组织院内招聘活动等,积极帮助、推荐毕业生就业。目前学院正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逐渐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进而面向全国的就业市场。
近年来,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方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工程,努力培养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输送4万多名合格专门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41%,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06%,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到94.58%。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三皇故都、老子故里、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颍河、沙河、贾鲁河在此交汇,不尽东流;漯阜铁路连线京九和陇海线,横穿周口;宁洛高速、大广高速等数条高速在此交汇,是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吮千年文化滋养,依厚重历史沉淀,校园花木交荫,绿围翠绕,鸟语花香,四季如春,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历经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拉大办学框架,拓宽办学途径,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层次,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和周口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支持周口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协议,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
我校就业形势良好
1、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2、近几年来全校考研报考录取率达到43%以上,其中07年化学系、生物系考研报考录取率高达到88%。
3、我校符合报考条件的专科对口升本科考试录取率为100%。
周口师范学院
二OO八年五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