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东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080901H.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080910H.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校本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文教学,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57 |
新疆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成绩≥100分,英文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29 |
甘肃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442 |
陕西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0 |
云南 | 计算机类(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四川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海南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原始分不低于100分(150分制);英文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56 |
广西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90000元/年,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3 |
河南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校本部)(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37 |
江西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41 |
福建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29 |
江苏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18 |
吉林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3 |
辽宁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17 |
天津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校本部)(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63 |
北京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90000元,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周前最后确认专业分流。外语单科成绩成绩不低于100分。英文教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55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广西 | 计算机类(5200元/年,在阳光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7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2.软件工程+080905.物联网工程+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阳光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安徽 | 计算机类(520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辽宁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2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也是内地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学,位于中国宜居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市。
获国家教育部特批,以及广东省教育厅、珠海市政府和各界大力支持,北师港浸大于2005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建立,采用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由许嘉璐教授任校董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教授任校长。秉承博雅教育办学理念,北师港浸大创新地推行全人教育、四维教育及国际化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子。
国际化高等教育
北师港浸大实施英文教学,学术标准接轨国际。学校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与社会科学和理工科技共四个学部,以及研究生院,设28个本科专业(方向),获批开设9个研究型研究生专业、5个授课型研究生专业,在校生约8000人。本科毕业生获颁北师港浸大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
博雅大学育全人
与国内多数研究型大学不同,北师港浸大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博雅型大学,为内地高等教育开辟一条新路。博雅型大学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威望,其特点是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多,讲求文理兼通,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北师港浸大开展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特色博雅教育,培养“博文雅志、真知笃行”的人才。
多元发展创未来
北师港浸大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广东省实行多元化招生,同时招收港澳台及外国学生。2021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外升学的约74.5%,全球百强名校输送率达81%。就业的学生备受世界500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青睐,创业的毕业生中有人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等,也有校友在公益路上发光发热。
海纳名师塑英才
北师港浸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升级师资队伍。目前的教师团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讲师及以上级别教师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自2019年至今,多位重量级专家和学者陆续加入UIC,学校跻身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榜百强。
拓展国际视野
北师港浸大是一所国际化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们聚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学校时常迎来国内外学者前来演讲、交流学术。截至2022年,北师港浸大与国外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游学、交换、体验外国文化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培养家国情怀
北师港浸大十分注重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熟悉国情国学,培养家国情怀。汲取“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艺的精髓,学校开设古琴、雅乐、中华射道等相关课程。作为课程的延伸,学生社团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展现勃勃生机。
教研协同发展
北师港浸大的博雅教育以教学为主,也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学校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连年获得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经费支持。教职员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教研课题,以及产学研项目。学校还设立校内科研基金,培育科研项目、研究团队和重点实验室等。
教育服务社会
北师港浸大积极整合大学资源,服务社会。例如,学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市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和组织牵手,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体育规划等领域合作。学校也有多位教授在不同机构中担任专家、顾问等角色,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独特区位优势
北师港浸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珠海毗邻港澳,以港珠澳大桥相连;生态环境优美,连年被评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珠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容闳等一批珠海人曾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科技,为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成长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学校连续获得“优胜杯”;5个项目入驻团省委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央优秀团队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1篇;获评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4个,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毕业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所在领域的骨干和中坚。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动服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发机构。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注重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10余个省份先后落地,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国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长期承办由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向未来,全体纺大人将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为把学校建设成学术实力强、培养质量高、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办学声誉好的美好纺大而努力奋斗!
武汉纺织大学2018年在北京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5分.武汉纺织大学在北京市录取分数线及最低分数线、最低位次(2018、2017)1.2018年北京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艺术文本科提前批普通类-35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