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地理信息科学(简称GIS)是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信息技术、测绘科技、遥感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地理信息处理、分析、管理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与应用、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与编程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GIS软件应用、GIS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空间数据分析、网络GIS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信息服务、国土、能源、资源、环境、交通、规划、水利、国防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工程应用、技术开发、生产与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且大部分就业于高技术岗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测绘类(包含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广西 | 测绘类(4900元/年,在成都犀浦校区办学,包含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1 |
广东 | 测绘类(非定向)(081201.测绘工程+081202.遥感科学与技术+070504.地理信息科学)(办学地点:成都犀浦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江西 |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8 |
福建 | 测绘类(含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5 |
安徽 | 测绘类(4900元/年;含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4 |
黑龙江 |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3 |
吉林 |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包含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辽宁 |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山西 | 测绘类(包含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1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新疆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2 |
甘肃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37 |
陕西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贵州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1 |
四川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海南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61 |
广西 | 地理科学类(4500元/年,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江西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安徽 | 地理科学类(4500元/年;含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黑龙江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3 |
吉林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山西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0 |
天津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0 |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在12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以工见长,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8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双聘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0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学校有4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6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有5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0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同59个国家和地区的21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2+2”“本硕4+1”“中法4+4”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涵盖全部年级。有6个国家外专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办有3个国际学术期刊。
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产业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
竢实扬华,交通天下。西南交通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业 | 批次 |
土建类(茅以升学院预备班) | 一本理工 |
土木工程 | 一本理工 |
测绘工程 | 一本理工 |
地质工程 | 一本理工 |
地理信息系统 | 一本理工 |
建筑学 | 一本理工 |
城市规划 | 一本理工 |
景观建筑设计 | 一本理工 |
环境工程 | 一本理工 |
消防工程 | 一本理工 |
机械类(茅以升学院预备班) | 一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一本理工 |
车辆工程 | 一本理工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一本理工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一本理工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一本理工 |
工业工程 | 一本理工 |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 一本理工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本理工 |
生物医学工程 | 一本理工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一本理工 |
电气信息类(茅以升学院预备班) | 一本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一本理工 |
电子信息工程 | 一本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磁浮及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 | 一本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 | 一本理工 |
电子信息科学类(茅以升学院预备班) | 一本理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本理工 |
通信工程 | 一本理工 |
自动化 | 一本理工 |
自动化(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一本理工 |
信息安全 | 一本理工 |
软件工程 | 一本理工 |
网络工程 | 一本理工 |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 一本理工 |
会计学 | 一本理工 |
电子商务 | 一本理工 |
工程管理 | 一本理工 |
工商管理 | 一本理工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一本理工 |
金融学 | 一本理工 |
交通运输类(茅以升学院预备班) | 一本理工 |
交通运输 | 一本理工 |
交通工程 | 一本理工 |
安全工程(交通运输安全与信息技术) | 一本理工 |
物流工程 | 一本理工 |
物流管理 | 一本理工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一本理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一本理工 |
统计学 | 一本理工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一本理工 |
法语 | 一本理工 |
日语 | 一本理工 |
英语 | 一本理工 |
德语 | 一本理工 |
翻译 | 一本理工 |
对外汉语 | 一本理工 |
工程力学 | 一本理工 |
工程结构分析 | 一本理工 |
生物信息学 | 一本理工 |
生物工程 | 一本理工 |
中药学 | 一本理工 |
制药工程(中药制药) | 一本理工 |
计算机软件 | 一本理工 |
应用物理学 | 一本理工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一本理工 |
经济学 | 一本理工 |
法学 | 一本理工 |
公共管理 | 一本理工 |
应用心理学 | 一本理工 |
土木工程 | 一本国防理 |
车辆工程(汽车方向) | 一本国防理 |
通信工程(移动通信) | 一本国防理 |
通信工程(长话市话) | 一本国防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 | 一本定向理 |
车辆工程 | 一本定向理 |
物流管理 | 一本文史 |
法语 | 一本文史 |
日语 | 一本文史 |
英语 | 一本文史 |
德语 | 一本文史 |
对外汉语 | 一本文史 |
翻译 | 一本文史 |
传播学 | 一本文史 |
汉语言文学 | 一本文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一本文史 |
经济学 | 一本文史 |
法学 | 一本文史 |
公共管理 | 一本文史 |
应用心理学 | 一本文史 |
经济学类 | 一本文史 |
物流管理 | 一本定向文 |
思想政治教育 | 二本文史 |
英语(翻译) | 二本文史 |
会计学(注册会计) | 二本文史 |
绘画 | 艺术(文) |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 艺术(文) |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 艺术(文) |
工业设计 | 艺术(文) |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 | 艺术(文) |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 艺术(文) |
广告学 | 艺术(文) |
景观建筑设计 | 艺术(理) |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 艺术(理) |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 艺术(理) |
工业设计 | 艺术(理) |
广告学 | 艺术(理) |
思想政治教育 | 二本理工 |
英语(翻译) | 二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 | 二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 二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 二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铁道车辆) | 二本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 | 二本理工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 二本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 | 二本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机车) | 二本理工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 | 二本理工 |
通信工程(铁道信号) | 二本理工 |
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 | 二本理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 | 二本理工 |
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 二本理工 |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 | 二本理工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 二本理工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二本理工 |
土木工程(工程检测与评估) | 二本理工 |
交通运输(铁道运输) | 二本理工 |
交通运输(外贸运输) | 二本理工 |
会计学(注册会计) | 二本理工 |
美术类:
1、文化课成绩:文科考生以考生高考成绩(含加分)作为文化课成绩。理科考生文化课成绩=(艺术类文科文化控制线÷理科文化控制线)×考生高考成绩(含加分)。
2、录取原则:校考专业成绩×70%+文化课成绩×30%=总分。以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按总分顺序并依据考生专业志愿安排或调剂专业。对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且不愿调剂者,按退档处理。招生计划10人及以上的省份,校考专业成绩前三名的考生优先录取。
音乐类:
校专业复试主项成绩×35%+专家组打分(三试)成绩×65%=总分,以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除国防生、保送生招生和创新班(茅以升学院)选拔以外,其余招生类别不限制往届生报考。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3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0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构筑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确立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观。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61.51万册。设有24个学院(部),建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44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4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人才计划支持的高端人才144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获A+,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获B+。现有本科专业96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1个。
近10年,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获“全国最美大学生”,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15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6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本科)中位列第12,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位列第14。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十年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区、科教创新园、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教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324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72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382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2篇、Nature发表论文5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6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设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百廿余年,风雨兼程,武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崇高大学理想,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地
武汉理工大学法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地
武汉理工大学英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地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这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地
武汉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交通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交通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
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交通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交通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运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运输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交通运输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交通运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交通运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