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梧州学院 | 文山学院 |
---|---|---|
软科(综合) | 542 | 550 |
校友会(综合) | 389 | 482 |
武书连 | 716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15 | 86616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3 | 138154 | 180 | |
2021 | 应用型本科 | 本科二批 | 398 | 98335 | 348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389 | 104687 | 348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388 | 105366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0 | 27042 | 413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5 | 54744 | 180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59 | 31176 | 413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454 | 33027 | 413 | |
2021 | 应用型本科 | 本科二批 | 447 | 35842 | 413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28 | 78338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2 | 30049 | 413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5 | 59762 | 18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69 | 69579 | 43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31 | 24965 | 50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65 | 72328 | 435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9 | 116280 | 200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56 | 78503 | 43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31 | 24965 | 500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86 | 49239 | 200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0 | 30375 | 500 |
梧州学院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成立梧州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地方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校园面积800多亩,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另有发展规划用地近2000亩。学校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11#学生宿舍楼等标志性建筑和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的建设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校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地处两广交界,是广西连接粤港澳地区距离最近的城市,交通便利,南(宁)梧(州)高速公路、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梧(州)贵(港)高速公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广(州)昆(明)高速公路都可直达梧州。洛(阳)湛(江)铁路、南梧铁路(南宁 —梧州)、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在建)、柳(州)梧(州)铁路(原柳肇铁路,接南广线)(规划中)均经过梧州,由铁路辐射到的城市达100多个。梧州机场已开通南宁、广州、深圳、重庆等航班。
巍巍文院 滇东学府
文山学院始建于1947年,前身是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70余年来,学校发展经历了文山师范学校、文山人民大学、文山师范专科学校、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个阶段。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2009年学校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
文山学院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市城区,背靠三十六峰如戟排列的巍峨西华山,面临蜿蜒穿城而过的母亲河—盘龙河。学校占地面积877.25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31.6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及信息化设备总值5.36亿元,图书馆藏书206万册。办学70余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培训各级各类学员4万余人次,培养了以“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霜福伟,中央电视台推评的“最美村官”潘志艳、“最美乡村教师”周凤慧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享誉全国的优秀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稳固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