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专业代码 |
|---|---|---|---|
| 1 | 美术学 | 学术型硕士 | 130400 |
| 2 | 戏剧与影视学 | 学术型硕士 | 130300 |
| 3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120500 |
| 4 | 社会保障 | 学术型硕士 | 120404 |
| 5 | 行政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120401 |
| 6 | 公共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120400 |
| 7 | 工商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120200 |
| 8 | 中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100800 |
| 9 | 软件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3500 |
| 10 | 城乡规划学 | 学术型硕士 | 083300 |
| 1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3200 |
| 1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3000 |
| 13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1800 |
| 1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081700 |
| 1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081200 |
| 1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1000 |
| 1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080900 |
| 18 | 化工过程机械 | 学术型硕士 | 080706 |
| 19 | 光学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080300 |
| 20 | 统计学 | 学术型硕士 | 071400 |
| 21 | 生态学 | 学术型硕士 | 071300 |
| 22 | 科学技术史 | 学术型硕士 | 071200 |
| 23 | 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071000 |
| 24 | 地质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900 |
| 25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学术型硕士 | 070503 |
| 26 | 人文地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502 |
| 27 | 自然地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501 |
| 28 | 地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500 |
| 29 | 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300 |
| 30 | 物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200 |
| 31 | 数学 | 学术型硕士 | 070100 |
| 32 | 世界史 | 学术型硕士 | 060300 |
| 33 | 中国史 | 学术型硕士 | 060200 |
| 34 | 考古学 | 学术型硕士 | 060100 |
| 35 | 新闻传播学 | 学术型硕士 | 050300 |
| 36 | 外国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050200 |
| 37 | 中国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050100 |
| 38 | 应用心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040203 |
| 39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学术型硕士 | 030506 |
| 40 | 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型硕士 | 030505 |
| 4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学术型硕士 | 030503 |
| 4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学术型硕士 | 030501 |
| 4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030500 |
| 44 | 法学 | 学术型硕士 | 030100 |
| 45 | 应用经济学 | 学术型硕士 | 020200 |
| 46 | 理论经济学 | 学术型硕士 | 020100 |
| 47 | 宗教学 | 学术型硕士 | 010107 |
| 48 | 中国哲学 | 学术型硕士 | 010102 |
| 49 | 哲学 | 学术型硕士 | 010100 |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研究生院,89个本科专业,其中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4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重大科技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a.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学科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b.第一志愿报考照顾学科的考生若要调剂到非照顾专业,必须符合调入专业所在学科的复试基本分数线。c.第一志愿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d.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e.调入学科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科相近。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外语水平测试成绩*0.3+综合素质面试成绩*0.4+专业知识笔试成绩*0.3

一、各二级学科复试分数线二级学科招生计划推免生人数暑期学校和延保人数参加复试人数复试分数线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注:上述招生计划不包括单考生,单考生复试分数线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政治、外语不低于40,数学、业务课二不低于50,总分不低于225。暑期学校和延保学生无需再参加复试,直接录取。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1)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学科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2)第一志愿报考照顾学科的考生若要调剂到非照顾专业,必须符合调入专业所在学科的复试基本分数线。(3)第一志愿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4)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5)调入学科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科相近。

(1)专业知识笔试(学术型、专业学位均占复试成绩30%):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家出题,专业课试题分为数学综合、物理综合、化学综合。考试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阅卷由各系组织密封统一阅卷。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绩计算公式:复试成绩=外语水平*0.3+综合面试成绩*0.4+专业知识笔试成绩*0.3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a.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学科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b.第一志愿报考照顾学科的考生若要调剂到非照顾专业,必须符合调入专业所在学科的复试基本分数线。c.第一志愿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d.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e.调入学科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科相近。

西北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中药学、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艺术学、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体育学、教育学等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艺术学学术型硕士管理学学术型硕士医学学术型硕士工学学术型硕士理学学术型硕士文学学术型硕士经济

西北政法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审计学、应急管理、市场营销与危机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网络政治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理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