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西北民族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
| 校友会(综合) | 223 | 224 |
| 武书连 | 393 | 271 |
| 软科(医药) | - | 28 |
| 软科(民族) | 5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67 | 24151 | 44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I段 | 440 | 34827 | 44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13 | 48061 | 336 | |
| 2021 | 散居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I段 | 440 | 34827 | 440 | |
| 2021 | 长居汉族 | 本科一批I段 | 440 | 34827 | 440 | |
| 2021 | 聚居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I段 | 396 | 56759 | 440 | |
| 2021 | 聚居少数民族 | 本科二批K段 | 365 | 72428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I段 | 517 | 5504 | 502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09 | 6758 | 50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89 | 10747 | 432 | |
| 2021 | 散居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I段 | 502 | 8026 | 502 | |
| 2021 | 长居汉族 | 本科一批I段 | 502 | 8026 | 502 | |
| 2021 | 聚居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I段 | 481 | 12720 | 502 | |
| 2021 | 聚居少数民族 | 本科二批K段 | 448 | 21931 | 43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51 | 30222 | 33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92 | 168889 | 44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556 | 53801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99 | 152919 | 444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普通类一段 | 504 | 141331 | 444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一段 | 488 | 176184 | 444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一段 | 487 | 178657 | 444 |
☆国家部委直属高校
☆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高校
☆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高校
☆两次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西北民族大学前身是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3071亩,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建校67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6万余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情况,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我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面宽、毕业生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其中舞蹈表演、护理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年底就业率达到100%,保险学、汉语国际教育、舞蹈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专业年底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2016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为89.52%。
西北民族大学加分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分或降分投挡等照顾政策。 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按加分或降分后的文化成绩,纳入投档考生序列,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校加快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3.9万册、电子图书79.7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所教学医院,其他类实践教学基地100余处。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汇聚更多优质就业资源,2021年共邀请45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2021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49%,考研率近40%。
考研以本校和全国中医药类大学大学为主,也有大批毕业生考入“双一流”、“985”、“211”等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