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114 | -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 | 278 |
| 高职排名 | 254 | 73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147111 | 15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高职联办本科 | 专科批 | 387 | 116816 | 15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精准扶贫专项计划 | 专科批 | 150 | 147111 | 15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5 | 115081 | 15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高职联办本科 | 专科批 | 453 | 60811 | 15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精准扶贫专项计划 | 专科批 | 323 | 129735 | 15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83 | 0 | 13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五所学校合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前身之一为1976年成立的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最早开办的是1965年咸宁财贸工商管理学校。199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试点高职院校”。2022年获批立项湖北省“双高”学校。
我校抢抓国家支持职业教育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咸宁新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和“利用外国政府货款建设咸宁职院产教融合基地”列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项目,投资额度达到3.15亿元,建成了智能制造、会计虚拟仿真、健康管理、园林园艺、学前教育等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现有国家级协同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新兴支柱产业,构建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财经商贸、师范教育、医养健康、数字信息和智慧建筑等7专业群,开设专业42个,获批国家级“1+X”证书试点专业19个,建有国家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品牌专业10个,湖北省新兴战略支柱性产业专业2个,其中大数据与会计、现代农业技术获批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1.国家奖助学金(每生/每年):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
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2.学校奖学金:对成绩优秀的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给予2000-5000元奖励。
3.企业资助,就读相关订单班专业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2000-8000元的资助。
4.学校勤工俭学岗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5.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学费保障。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山西省财贸学校,2002年4月升格为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西省示范高职院校,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A级单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
学院位于太原市民航南路26号,占地面积150余亩。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拥有可供6000余名学生使用的教学楼、公寓、餐厅、礼堂、标准的运动场;图书馆藏书25万余册,订阅纸质期刊报纸100多种,采用云托管的方式订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的五个专辑数据库;建有59个先进的且与专业配套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室。
学院“奖、助、贷、免、补、勤”学生资助体系健全,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内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生活补贴、困难补助、综合量化奖学金、工匠奖学金、服兵役教育资助等资助项目,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学生资助项目程序:按照学生申请—班级评议—系审查—学生处复审—学生资助评审委员会终审的五级审核程序进行,从机制上保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重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