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与美学理论知识,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及服装服饰审美能力,能够在相关政府机构、服装设计与生产企业、流通领域、服装教育领域、时尚传媒机构等,胜任服装理论研究、服装创意设计、服饰摄影与品牌策划推广、形象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舞台组织与表演策划、服装市场营销与贸易、时尚传媒策划、专业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服装学概论、时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美学概论、素描、色彩与构成、服饰图案、服饰摄影与广告、服装材料学、服装立体裁剪、服饰品设计、服装印染、服装设计、服装材质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流行趋势分析与研究、服装企业形象设计、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策划、服装贸易与实务等。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6个学院,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每年本科招生专业8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38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82人,其中教授357人,副教授79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31人。现有全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6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1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3个、省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3个、省一流培育学科1个、省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58个。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专业6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27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9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专业(群)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107门。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8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511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51项、二等奖994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4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702项,省部级项目150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5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5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337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11170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80余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济南大学学报》等2种学术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102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港澳地区的18所高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建有孔子学院1所。
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及电子文献800余万种册,中外现刊及电子期刊3万余种。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创新性、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学校共有七个食堂(六、七食堂位于舜耕校区),建筑面积32700平方米,餐位近10000个,为全校近35000余名师生的饮食、学生洗浴、开水供应提供保障工作。学校在主校区第一食堂设有独立的民族餐厅,在舜耕校区第六食堂设有民族窗口,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就餐。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93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新农科项目5个,国家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际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5个。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66人、研究生4069人、留学生781人,教职工近210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18人,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此外,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961人,教职工近400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5门,虚仿省级认定9门,虚拟仿真省级立项31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90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华沙生命科学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人才,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乌克兰生命科学大学和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留基委公派留学项目,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双一流”目标,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向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一)普通类专业
1.在浙江省的批次
浙江省 代码 |
批次科类 |
专业(专业方向) |
备注 |
0211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农学(定向)、植物保护(定向)、动物医学(定向)、园艺(定向)、食品质量与安全(定向)、农业资源与环境(定向)、农林经济管理(定向)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249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食品科学与工程【粮油储检(定向)】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289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林学(林业技术(定向))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311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园艺(三位一体)、林学(三位一体)、生物技术(三位一体)、中药学(三位一体)、动物医学(三位一体)、测绘工程(三位一体)、地理信息科学(三位一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位一体)、电子信息工程(三位一体)、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位一体)、应用统计学(三位一体)、木材科学与工程(三位一体)、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位一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位一体)、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具设计)(三位一体)、园林(三位一体)、土木工程(三位一体)、建筑学(三位一体)、应用化学(三位一体)、农林经济管理(三位一体)、会计学(三位一体)、金融工程(三位一体)、法学(三位一体)、英语(三位一体)、旅游管理(三位一体)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011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浙江省地方专项定向招生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011 |
普通类提前录取 |
园艺、植物保护、农学、茶学、林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新农科求真实验班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
0011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除上述专业与专业方向之外的其他专业以及新工科求真实验班、新文科求真实验班、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 |
填报时间:6月26日——6月27日(普通类第一段平行) 7月23-24日(普通类第二段平行) |
2.西藏、安徽、河南、湖南、四川、陕西全部为一批,河北、黑龙江、江西有部分为一批,天津、海南为本科A批,广东、北京、山东、上海、辽宁为本科普通批,其他省(市、自治区)为二批。
(二)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公办)
序号 |
省份 |
科类 |
批次 |
1 |
浙江 |
综合 |
艺术类第二批 |
2 |
山东 |
文科 |
艺术本科批A段 |
3 |
湖南 |
文科 |
本科提前批 |
4 |
江苏 |
综合 |
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2小批美术 |
5 |
安徽 |
综合 |
艺术第二批(统考本科模块7) |
6 |
江西 |
综合 |
提前本科(一) |
7 |
山西 |
综合 |
本科二批A |
8 |
广西 |
文科 |
本科提前批 |
9 |
广东 |
综合 |
本科批次 |
说明:
1.报考我校公办艺术类的浙江省考生必须通过浙江省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考,并参加高考。2.江苏、江西、广西、山东、湖南、山西、广东、安徽8个省报考我校公办艺术类的考生必须通过其本省组织的美术类统考,并参加高考。
3.浙江、山东、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广东8个省(自治区)考生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成绩*7.5*50%,江苏省考生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成绩*4.4*50%(专业成绩按满分100分计,其他情况按比例折算)。
浙江省艺术类专业按综合分排序,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直接投档到考生填报的专业;省外艺术类专业执行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关于投档的有关规定,对进档的考生实行分数优先原则,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按专业志愿顺序确定专业,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当考生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参考其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成绩也相同的,参考其英语成绩。江苏省的艺术类专业考生综合分的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成绩*4.4*50%,其他省份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与浙江省相同,为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成绩*7.5*50%,专业成绩为考生所在省的统考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湖南省执行省艺术类专业按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方式。
我校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考高考的考生均一视同仁,即同等对待录取往届生与应届生。
为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学校设立新生奖学金,有关奖励规定如下:
1.高考成绩列浙江省一段线前1000名、前2000名、前4000名报考我校并录取的考生(平行志愿或院校一志愿,含提前录取批次,下同),相应奖励8万元/人、5万元/人、2万元/人;
2.高考成绩列浙江一段线前12000名、前16000名、前19000名报考我校农科专业(定向生除外)并录取的考生,相应奖励2万元/人、1.5万元/人、1万元/人;
3.高考成绩列学校录取的浙江新生第1-10名,奖励5000元/人;第11-30名,奖励3000元/人;
4.综合分列学校浙江省艺术类二批新生第1-5名,奖励3000元/人;
5.省外平行志愿(院校一志愿)报考并录取到学校的考生,其高考总分高于所在省(市、自治区)当年文理科一批分数线(重点线、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35分(含)以上且在学校该省(市、自治区)对应科类录取考生中排名前三的,奖励5000元/人;
6.经学校确认,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的,奖励5000元/人;获全国二等奖的,奖励3000元/人。获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奖励3000元/人。
以上新生奖学金不重复发放,有符合两项(含)以上发放规定的,按奖励金额高的发放。获得新生奖学金但在当年未报到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该奖励。
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服装与
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广告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浙江农林大学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浙江农林大学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130500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数:17。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统考艺术设计学院专业:17(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简章(201)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服装设计、研究及教育工作,具备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适应服装业发展需要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工艺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服装史、服装设计初步、时装画、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心理学、服饰品设计、立体裁剪、工业样板、服装市场营销、服装材料、服装CAD、服装展示设计等。就业方向:可在服装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与制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林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林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林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林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