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354 | - |
| 高职排名 | 329 | 347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452 | 196943 | 26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二段 | 437 | 206728 | 2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454 | 195148 | 2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4 | 112762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2 | 54259 | 22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7 | 112401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19 | 45706 | 22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厅承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是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院立足浙江,依托行业,利用同济大学教学资源,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水电、建筑艺术类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835亩,由两个校区组成。校舍建筑面积13.9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7万余册,各种期刊800余种,电子图书35万余册;建有设施先进的电子阅览室、语音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大型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建有12个校内实训基地(包含88个实训实验室);建有220余个联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院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确立了“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指导。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及行业优势,构建形成“行业、院、系”三级保障平台,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已与22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就业直通等方式,各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形势喜人,就业率逐年上升,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22%、98.04%、99.75%,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对家庭生活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参加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比。学院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推行“以勤工助学为主导,贷款为主要形式,‘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资助政策。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院视情况给予困难补助和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现有2个校区(丰泽校区、洛江校区)2个实训基地(清源基地、乐峰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素有“花园式校园”美誉,曾被授予“省级绿色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连续八届蝉联福建省“文明学校”荣誉。
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依托行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深化校企合作,设置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个电力相关专业,面向全国10个省份招生。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建设了与生产现场一致,甚至部分超前的输配电、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一批实训基地,用于学生实训实践和职工培训,使学生在校内能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先进设备设施,同时建立了51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校期间技能锻炼提供了坚实基础。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700多人,技能培训年培训量15万人·天。
学生三年毕业就业情况
学院以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为目标,多举措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为每位毕业生提供至少5至6个就业岗位选择。近三年就业率在全省高校就业排名中名列前茅。从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20届毕业生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占比66.59%,在电力、热力等就业占比71.03%,专业对口率80.23%,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服务满意度高,满意率达98.53%。
助学制度:(1)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获得过件助学金,约占在校生数20%,特困生4500元/学年·人,贫困生2800元/学年·人,特殊困难学生学院将再给予特殊困难补助。
(2)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
(3)勤工俭学。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多个勤工俭学岗位。
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