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
软科(综合) | 23 | 57 |
校友会(综合) | 26 | 38 |
武书连 | 14 | 77 |
QS世界 | 499 | - |
US排名 | 236 | 720 |
泰晤士 | 13-16 | 73-92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52 | 1157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科必选)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31 | 3743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科必选)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5 | 486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7 | 6711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607 | 9702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9 | 1056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98 | 1855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0 | 871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9 | 9029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9 | 9029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7 | 9702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6 | 10038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5 | 10385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96 | 13694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90 | 16226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83 | 19482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82 | 1997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82 | 1997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79 | 21516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0 | 1697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9 | 1768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9 | 1768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94 | 2255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93 | 2362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605 | 13882 | 444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一段 | 590 | 22439 | 444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598 | 17747 | 444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一段 | 571 | 37109 | 444 |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中南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统计表
序号 |
院系 |
就业率 |
1 |
软件学院 |
100 |
2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97.58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97.44 |
4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96.43 |
5 |
土木工程学院 |
96.11 |
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95.65 |
7 |
机电工程学院 |
95.56 |
8 |
建筑与艺术院 |
95.34 |
9 |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95.24 |
10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94.94 |
11 |
物理与电子学院 |
94.94 |
12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94.55 |
13 |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
93.87 |
14 |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
93.61 |
15 |
化学化工学院 |
93.14 |
16 |
公共管理学院 |
92.59 |
17 |
文学院 |
92.16 |
18 |
外国语学院 |
91.77 |
19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91.3 |
20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90.36 |
21 |
商学院 |
90.34 |
22 |
法学院 |
89.17 |
23 |
湘雅医学院 |
83.72 |
序号 |
专业 |
就业率(%) |
1 |
材料化学 |
100 |
2 |
软件工程 |
100 |
3 |
消防工程 |
100 |
4 |
生命科学与技术教改试验班 |
100 |
5 |
精神医学 |
100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00 |
7 |
自动化 |
99.18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98.57 |
9 |
地质工程 |
98.33 |
1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97.71 |
1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97.47 |
1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7.44 |
13 |
交通运输 |
97.06 |
14 |
工程力学 |
96.43 |
15 |
城乡规划 |
96.43 |
1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96.42 |
17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96.26 |
18 |
土木工程 |
96.11 |
19 |
安全工程 |
96.1 |
20 |
冶金工程 |
95.8 |
21 |
地理信息科学 |
95.74 |
22 |
电子信息工程 |
95.69 |
23 |
思想政治教育 |
95.65 |
24 |
建筑学 |
95.65 |
25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95.51 |
26 |
音乐表演 |
95.45 |
27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95.31 |
28 |
工业设计 |
95.24 |
2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94.92 |
30 |
会计学 |
94.7 |
31 |
艺术设计 |
94.51 |
32 |
金融学 |
94.29 |
33 |
采矿工程 |
94.19 |
34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94.12 |
35 |
汉语言文学 |
93.64 |
36 |
社会学 |
93.33 |
37 |
测绘工程 |
93.08 |
38 |
工程管理 |
92.98 |
39 |
英语 |
92.67 |
4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92.59 |
41 |
行政管理 |
92.31 |
42 |
应用化学 |
92.22 |
43 |
生物工程 |
92 |
44 |
麻醉学 |
91.94 |
4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1.89 |
4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1.82 |
47 |
统计学 |
91.8 |
48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91.49 |
49 |
矿物加工工程 |
90.97 |
50 |
法语 |
90.91 |
51 |
财务管理 |
90.63 |
5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90.28 |
53 |
通信工程 |
89.44 |
54 |
法学 |
89.17 |
5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8.52 |
56 |
日语 |
88.46 |
57 |
广播电视学 |
88.37 |
58 |
制药工程 |
87.5 |
59 |
应用物理学 |
87.23 |
60 |
预防医学 |
87.18 |
61 |
药学 |
86.76 |
62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86.05 |
6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84.62 |
64 |
信息安全 |
84.21 |
65 |
电子商务 |
84 |
66 |
护理学 |
82.89 |
67 |
医学检验技术 |
82.5 |
68 |
工商管理 |
82.46 |
69 |
生物技术 |
81.82 |
70 |
物流工程 |
81.48 |
71 |
临床医学 |
81.47 |
72 |
生物医学工程 |
80.95 |
73 |
医学信息学 |
75 |
74 |
环境工程 |
75 |
75 |
生物科学 |
64 |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我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大批才俊在沐浴了海大的教泽之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 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
●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 中国海洋药物工程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
● 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
● 海洋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
● 水产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
● 海洋鱼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
●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
● 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
● 中国第一个南、北极都登上的科学家—赵进平;
● 我国第一次赴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有52%是我校毕业生;
● 在全国19名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13人,占68.4%;
● 13名水产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6人,占46.2%;
● 在“神舟6号”发射现场,有42位海大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日夜忙碌;
神秘的南北极,浩瀚的海洋,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到处都有海大人奋斗的足迹……
目前,学校已与国家海洋局、中石油、中海油、海尔、海信、华为、朗讯等5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除部分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到国家重点单位、政府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行业就业。另据调查,80%以上的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学校还建立了支持毕业生自愿服务西部,到农村和基层单位工作的奖励制度。
2003年—2008年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比较表
项目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毕业生人数 | 2743 | 2629 | 2027 | 2008 | 2055 | 1713 |
录取研究生人数 | 801 | 694 | 542 | 599 | 614 | 457 |
申请出国人数 | 58 | 48 | 40 | 17 | 19 | 44 |
参加就业人数 | 1707 | 1640 | 1311 | 1310 | 1372 | 1095 |
需求信息 | 23890 | 23112 | 22912 | 22736 | 21356 | 16938 |
2008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43%,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0.44%,到国有企业的占9.73%,到部队的占3.1%,考取研究生的占29.51%。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8.12%(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0.88%),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1.9%,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4.09%。
2007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8%,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0.7%,到国有企业的占9.3%,到部队的占4.1%,考取研究生的占27.7%。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3.8%(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4.3%),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0.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1.6%。
2006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 到研究机构的占0.59%,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6.74%,到企事业单位的60.78%,到高校的占0.94%,到政府机关的占2.37%,,出国的占1.97%。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9.9%(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1.5%),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2.5%,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3.6%。
2005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6.9%,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3.5%,到国有企业的占15.1%,到部队的占2.8%,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9.7%。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5届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3.8%(其中青岛占总数的62.5%),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3.8%,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2.4%。
2004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国家机关的占9.1%,到科研单位的占3.6%,到国有企业的占16.5%,到部队的占2.0%,录取为研究生的占30.3%。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4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6%(其中青岛占总数的67%),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1%。
2003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国家机关的占11.5%,到科研单位的占6.7%,到国有企业的占11.8%,到部队的占1.98%,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6.67%。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3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4.23%,出国的毕业生占2.77%,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4.6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