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成都工业学院 |
|---|---|---|
| 软科(综合) | 435 | 446 |
| 校友会(综合) | 452 | 366 |
| 武书连 | 651 | 6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6 | 60919 | 44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78 | 67919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3 | 24142 | 45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09 | 22331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48921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18061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3 | 91059 | 43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65 | 142384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3 | 17305 | 474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518 | 32022 | 47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99 | 105741 | 430 | |
| 2021 | 宜宾校区 | 本科二批 | 478 | 128370 | 430 | |
| 2021 | 联合培养 | 本科二批 | 472 | 134800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1 | 29933 | 474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历经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教育学院三个时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教育学院基础上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我校建立了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坚持“学生为本、就业为先”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通过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实践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学校也被多次评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再次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
1. 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种困难补助。当年入学的新生,可在已经开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2. 学校还设有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成都工业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迄今已有109年的办学历史。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年在学校染织专业学习。在连续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坚守实业兴国教育情怀,形成了“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和以工为主、突出应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育人传统。学校先后隶属原二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以及四川省原电子工业厅等部门,长期面向行业办学,主要经历了“全国重点中专”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和“全国示范高工专”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两个办学阶段。2000年,学校由四川省电子工业厅划转省教育厅主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推进本科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全省唯一试点高校。
学校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入实施以“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获批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全省5所本科高校之一,新建本科唯一。有5项产教融合案例被教育部规建中心优秀案例集收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毕业生深受各界欢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科、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华为、京东方、长虹、九洲、重庆平伟、迈普、上海莫仕、德州仪器、富士康、通威太阳能等知名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均在95%左右。
1、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国家助学金:第一档1000元/年,第二档2000元/年,第三档3000元/年
3、四特助困优秀奖学金:1000元/年
4、广州助学金:2000元/年
5、困难补助:学生经济困难,学校给予困难补助,如学生家庭遇到突发性特殊困难,还可申请特困补助。
6、勤工助学:学校尽可能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保证经济困难的在校生顺利完成学业。
7、学费减、缓、免:对家庭经济仍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将视其困难的程度,对学费采取减、缓、免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