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43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13 | - |
| 高职排名 | 176 | 19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4 | 89388 | 18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83 | 90853 | 18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34 | 46238 | 18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430 | 47422 | 1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33 | 71945 | 1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36 | 143090 | 18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81 | 66815 | 1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30 | 147230 | 180 | |
| 2021 | 精准专项 | 专科批 | 250 | 191262 | 18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9 | 67838 | 180 | |
| 2021 | 精准专项 | 专科批 | 219 | 129619 | 180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设置,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839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亿元。现有普通高职高专学生11180人,在职职工952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27人,硕博士学位27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5%。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医学技术、药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基础医学、公共基础、思政教学9个教学系部。建有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三峡中医文化馆和医学科研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建有国内领先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实验实训中心,有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12所。
学校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与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大中型医药企业、药检系统等建立了稳定畅通的就业渠道,每年定期举办大中型双选会及专场招聘会,年均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单位600余家,就业岗位近8千个,毕业生与岗位需求比达到1:3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位于市内高校前列。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川渝及北上广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企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定向招募、选派考试、区县公招、西部计划和订单培养等方式签约就业到市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技术岗位;有近两百名同学通过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进入到本科院校学习;近两年有近百名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到部队发展;另有多名毕业生取得执业资格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学校以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强化实践的教育方式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我校毕业生以用人单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
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同一学年内,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只能选择申请办理一种类型国家助学贷款。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下同)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高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
绿色通道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校内资助
学校利用事业收入资金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资金,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项目,实施校内资助。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对象及主要申请条件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困难补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根据实际困难情况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因各类临时突发情况,出现生活、学习方面经济困难的学生。 |
无限制 |
特殊困难群体学生救助基金 |
1000-8000元 |
孤儿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符合资助的特殊困难群体。 |
无限制 |
|
困难新生专项补贴 |
1000元/生 |
新生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
约50人/年 |
|
困难学生节假日慰问 |
200-500元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寒暑假、端午节、中秋节、元旦节进行慰问。 |
约5000余人 |
|
建卡大学生医保补助 |
按当年一档参保标准资助 |
在校购买大学生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生。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一等岗位600元/月,二等岗位480元/月 |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且生活俭朴; |
约500个岗位 |
|
学费减免 |
根据实际欠缴学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200元. |
学生本人或父母患重大疾病,无直接经济来源等遭遇突发困难无法自筹学费且无法办理生源地贷款。 |
无限制 |
|
助力成长资助 |
困难生专升本奖励计划 |
2000元/人 |
参加专升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按成绩排序后取前100名 |
实习就业一体化项目生活补贴 |
200元/月,按10个月发放 |
参加实习就业一体化项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约150人/年 |
|
困难学生校内求职补贴 |
300元/人 |
返校(院)参加双选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无限制 |
|
资助育人活动月项目奖励 |
根据当年文件确定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校资助育人活动 |
约300人/年 |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美丽的相思湖畔、邕江之滨,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批、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重点培育8所院校之一,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校。
学校占地776亩,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8亿元。现有在籍在校学生30398人,是广西第一所全日制在校生超过万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涌现了一批以卓君(2011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周本飞(广西政协委员、桂林政协常委,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澳大利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和张锦成、丘德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为社会建设和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达98%以上,位居广西高职院校首位。
学院成立61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万余名,所开设的50个专业都是社会急需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岗位适应能力强、善于创新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我院的毕业生已成为广西、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抢手货,甚至远在北京的单位包来回路费邀请我们的毕业生到北京面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位于同类高校前列,其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以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前到校预订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形势,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招生工作。
近三毕业生就率统计表
年度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2016年 |
4185 | 3864 | 92.33 |
2017年 |
4279 |
3988 | 93.20 |
2018年 |
4274 | 3940 | 92.19 |
合计 |
12738 |
11792 |
92.57 |
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就业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就业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完善和规范就业体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团队针对指导的三级就业指导制度,指导学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到基层去,到生产、服务一线去,扎根企业,正确处理好就业与择业、创业的关系。
从新生入学开始,结合入学教育,学院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让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学院将职业意识教育放在首位,主张“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专业,进而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据全国最专业的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统计,2008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全国1106所高职院校中名列第十九名。
从2000年起,学院开始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目前已与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并选择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建成我院的就业基地,学院源源不断地为基地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最新最先进的实训设备,学生到就业基地进行毕业综合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获得工作经验,并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大部分学生能留在基地单位工作,学生就业有了保障,基地单位也希望通过实习来考察学生,从中筛选自己满意的员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在学院近年的毕业生中,已经涌现一批技术能手和管理人才,自动化0001班的潘秀梅同学,毕业后被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选中,工作仅两年时间,已经被玉柴公司评为优秀团员,玉林市优秀团干。办公0001班的刘德干同学,在中国石化公司东莞分公司工作表现突出,被破格任命为经理,月薪近万元,在他管理的员工中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商务0002班的覃贵文同学,在工作表现出优秀的协调能力,被任命为福建厦门龙威洋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兼采购部经理;办公0001班的李清鹏同学,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桂林东江苗圃2004年度最高荣誉——年度经济贡献奖;物业0001班的茹哲同学,工作中独当一面,已担任南宁天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彩虹家园管理部经理;数控9901班的欧宗辉同学在本科毕业生众多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被任命为工艺设计员;数控9902班的周保华同学,现任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总装车间技术主管;数控0103班的邓克军同学,现任上海优克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学院毕业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很强,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避免了企业的二次技能培训,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我院的毕业生,大部分单位表示在同类院校中优先录用我院的毕业生。
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我们与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座谈,毕业生们对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市场的变化修改教育教学计划的做法表示满意,对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表示满意,校友们特别感激母校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掌握了一套谋生的本领,为了母校的进一步发展,毕业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学生家长对子弟进入学院后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进步、职业能力方面的进步、身体素质的提高表示满意,对学院提供的教育服务表示满意,同学们说:“到广西机电学院学一门吃香技术,比啥都强。”因此,出现了哥哥进校后,将弟弟妹妹介绍来校读书、父母从学院毕业后、又将自己的亲戚、子女推荐来校读书的现象。
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自治区政府陆兵主席、吴恒副主席、教育部高教司领导、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多次到学院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办学思路、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学院被政府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ATA特许授权考试站、广西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张桂宁院长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从不同角度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院的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办学道路,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院于2005年率先在同类院校中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证书,进一步确保了学院教育服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一、启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学生,学院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对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学生分别采取“奖、贷、勤、助、免、补、减”等资助措施。
二、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档案,规范资助管理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