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作为国家新兴特色专业,其下设有旅游景观研究中心,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为硕士二级交叉学科授予点。近两年在国内外各项专业比赛中获奖1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3项,并在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现有教师1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毕业生应掌握必备的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类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装饰设计、规划设计技能知识等;且具有较高环境整体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具备在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作为国家新兴特色专业,其下设有工业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为硕士二级交叉学科授予点。近两年获各类奖项1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12项,承担科研项目7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毕业生应掌握必备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类产品机械电子技术、工程技术知识等
葡萄牙语专业四年制本科葡萄牙语专业本科教育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葡萄牙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经贸、教育、外事、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葡萄牙语专业人才。我校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开设葡萄牙语专业的院校。葡萄牙语系现有教师3人,常年聘请资深外教2名。葡萄牙语专业教师均具有丰富的口译以及笔译经验,曾担任国际会议的葡萄牙语口译,广交会葡萄牙语口译。葡萄牙语
市场营销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现代市场营销学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独立进行营销调研、策划、实施等活动,培养具有较强的营销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营销策划与营销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2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毕业生能够在各类企业、市场调研和信息咨询部门、政府部门
工商管理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现代工商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高新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2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
财务管理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宽厚、扎实的会计、理财、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工具,具备财务分析和财务策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执业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近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
建筑学五年制本科建筑学专业采用“3+1+1”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基本功,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建筑学高级专业人才。近两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现有教师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8.9%。毕业生可在各级建筑设计院、规划研究院、
城乡规划五年制本科城乡规划专业现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6项,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工程规划、城市设计及研究工作;能够在政府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开发、市场服务机构、大型
物联网工程四年制本科物联网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西安以西地区首个物联网相关本科专业,拥有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硕士点。近2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1项。现有教师7人,其高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6%。毕业生可在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服务、公共安全、物流、环境保护、平安家居、工业控制、卫生健康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04年。近年来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兰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拥有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室和信息工程实验室等。毕业生可在电信、电子、信息、电子、交
通信工程四年制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近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制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2010年设立的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电力工程与管理领域从事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测绘工程四年制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是甘肃省省内第一个具有该专业的院校。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5%。近3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获厅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本专业建有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约400余万元,现代测绘仪器设备50多台套。本专业毕业生能在铁
遥感科学技术四年制本科遥感科学与技术隶属于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依赖于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对地观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2012年依托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依托“地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遥感”和“交通测绘信息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并获批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本科专业。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近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5人。其中,
地理信息科学四年制本科地理信息科学是集信息科学、测绘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及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对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预测和显示,从而为有关应用、研究和决策服务的一门的高技术信息产业。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近5年来,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者1人次,获省级科技荣誉称号和奖励者3人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科技部创新基金课题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年制本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的二级学科,主要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而目前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滞后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综合化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本学科的发展主要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年制本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科学。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征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性能;探讨与发展新一代的智能机器,包括如何提高计算机认知感知能力和思维决策能力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四年制本科本学科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控制理论、传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等为技术基础,以检测技术、测控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技术为专业基础,同时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与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主要从事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领域为主体的、与控制、信息科学、机械等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研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四年制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均为博士和硕士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铁道部重点课题5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5项。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毕业生可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自
水利水电工程四年制本科2002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被批准设置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2010年被批准设置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专业点教师9人,其中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4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占教师人数的45%。水力学专业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毕业生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
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2010年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取得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6项;获得省部、厅局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现有专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12年,是多学科交叉,以新能源转换及其系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和新工科专业。该专业拥有甘肃省高等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布式能源和微网国际联合实验AppliedEnergyUNiLAB:DEM、兰州交通大学-法国逸莱轲公司智能电气设计联合实验室,拥有聚光太阳能关键组件和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装备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源互联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1.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近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21人
1.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可在文化、新闻出版、经贸、教育、科研、旅游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与创作、编辑、记者、教学、管理、文秘、宣传等工作。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文学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欧美文学、比较文学、古典文论、美学、管理学、档案系统管理等。2.汉语国际教育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扎实的汉语和英语的基础知识,具备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
1.铁道机车车辆三年制高职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能力,能胜任机车车辆厂、城轨系统和铁路运用部门的生产、运用、管理、检修检测、机车调度等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铁路局、机车车辆厂、工程局、专用线、城市轨道交通及地方铁路的机务部门、车辆部门工作。主干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电工电子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车辆构造、车辆制动、车辆制造技术、牵引计算、
1.英语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经贸、教育、外事、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依托学校的工科优势,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三年英语系教师承担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译著12部,教材2部。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
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专业是1958年我校初建时由铁道运输专业创始人之著名留美学者林达美教授带领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点击下载:http://sie..cn/__local/D/DA/FB/990FF84EF3F020AB01FC_9E557794_79038.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