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等9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38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和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和新闻与传播2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科门类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020101 | 经济学 | 体育商学院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030504T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040101 | 教育学 | 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 |
体育学类 | 040201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 中国武术学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 | |
040202K | 运动训练 | 竞技体育学院 | ||
040204K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中国武术学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 | ||
040205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
040206T | 运动康复 |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 ||
040207T | 休闲体育 |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 ||
040208T | 体能训练 | 体能训练学院(军民融合体能训练学院) | ||
040209T | 冰雪运动 | 竞技体育学院 | ||
040211TK | 智能体育工程 | 体育工程学院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050103 | 汉语国际教育 | 人文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050201 | 英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02 | 俄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03 | 德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04 | 法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05 | 西班牙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32 | 葡萄牙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28 | 波兰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29 | 捷克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37 | 匈牙利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44 | 克罗地亚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050234 | 塞尔维亚语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 | ||
新闻传播学类 | 050301 | 新闻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050306T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理学 | 心理学类 | 071102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院 |
工学 | 计算机类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体育工程学院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120212T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体育商学院 |
公共管理类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院 | |
旅游管理类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130204 | 舞蹈表演 | 艺术学院 |
130205 | 舞蹈学 | 艺术学院 |
1.学费: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经济学、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每生每年5500元;英语、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体能训练专业每生每年6000元;舞蹈表演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
2.住宿费:每生每年为750、900、1200元不等。
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