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首都师范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北京排名:52
  • 更新日期: 2023-03-08 11:33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10-68902995
  • 网址: http://www.cnu.edu.cn
  • 学校地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1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2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学院、京疆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学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等31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各类学生总数 28,964人。其中,全日制贯通培养生193人,专科生324人,本科生11,659人,硕士研究生7,121人,博士研究生1,049人,教育学生7,476人,外国留学生1,142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9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4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28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17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学校设有99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8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45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 “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96项。2018至2019学年度科研项目总经费12,582余万元。编辑出版有《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等。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学联盟校。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我校成立西欧研究中心,同时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首都师大附中、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等附属学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招考方向

专业考试形式

招生计划

学制

学费

音乐学(师范)

校考,网络考试

10人

四年本科

师范专业免收学费

音乐表演

校考,网络考试

6人

四年本科

10000元/年

录音艺术

认可其他在京招生公办 本科院校录音艺术专业的校考本科合格成绩

待定

四年本科

10000元/年

舞蹈学(师范)

校考,网络考试

5人

四年本科

师范专业免收学费

舞蹈学(师范,京籍单列)

校考,网络考试

10人

四年本科

师范专业免收学费



首都师范大学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文件的要求,符合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文件的要求。

2.考生身体健康条件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3.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还应符合《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格检查标准(试行)》以及我校的专业学习要求。

(1)音乐学(师范)专业要求五官端正,无口吃。

(2)舞蹈学(师范)、舞蹈学(师范,京籍单列)专业要求五官端正,无口吃;形象、形体等其他条件须符合舞蹈专业培养基本要求,原则上要求女生身高160厘米以上(含)、男生身高170厘米以上(含)。



首都师范大学设施设备

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65,108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453余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首都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人,在1,653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74人,副高职称人数656人,博士1,096人,硕士477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



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6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留学生培养本硕博全覆盖,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并成立5所孔子学院、2所独立孔子课堂与1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641名教育硕士。

推荐内容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复核工作说明[2023-02-25 09:36]

一、初试成绩复核办法初试成绩已经过严格评阅,多次核分,如考生仍对个人成绩有疑义,可向我校研究生院提出成绩复核申请。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在对考生成绩进行复查时,主要核查考生答卷是否有漏评、加错分、登错分等,不重新评阅答卷。收到考生复核成绩申请后,我校将组织专人进行认真复核,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根据北京市和学校有关工作要求,我校采取电子邮件的形式接收考生复核申请及反馈复核结果,不接受其它方式的复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等工作的通知[2023-02-25 09:36]

一、初试成绩查询办法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023年2月21日15:00公布,请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报考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进行查询,网址为https://yz..cn/apply/cjcx/。请需要打印成绩单的考生及时打印留存,我校不寄发书面成绩单,不提供成绩排名。二、初试成绩复核办法初试成绩已经过严格评阅,多次核分,如考生仍对个人成绩有疑义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本科专业招生简章(面向北京市招生)[2023-01-28 09:15]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共建学科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学(初等教育,师范)本科专业招生简章(面向北京市招生)[2023-01-28 09:13]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共建学科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在京外招生省份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继续使用省级艺术类统考(联考)成绩公告[2023-01-28 09:12]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招生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1、2023年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录音艺术四个专业方向在京外招生省份继续使用省级统考(联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不组织面向京外生源的校考。2、2023年美术学(师范)、美术学类、设计学类三个专业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2023-01-18 15:18]

一、报名(一)考生报考资格1.考生所持身份证件须符合以下条件:(1)港澳地区考生持①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2)台湾地区考生持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2.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考生须知[2022-12-22 11:21]

各位考生: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进行,为了确保考试过程平稳顺利,保障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发布考生须知。请在首都师范大学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务必认真阅读,并做好各项考试准备。凡考生未按规定要求,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的,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一、考前准备1.个人健康监测,打印并签订承诺书。各位考生须下载《北京市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领取抗原检测试剂的通知[2022-12-18 22:34]

各位考生:根据我市2023年研考疫情防控要求,考虑到部分考生购买抗原检测试剂困难的现状,为确保考生能够如期按要求进行抗原检测,北京市和学校考点为上述考生准备了抗原检测试剂。现将有关领取事项通知如下:1.校外考生(含社会考生、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目前校外居住的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需要领取;校内居住的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领取工作按照学校有关安排执行。2.需要领取的考生应切

2021-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在校生助学贷款办理指南(研究生版)[2022-11-24 10:16]

一、生源地贷款1.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续贷的同学:报到注册:学费金额小于或等于贷款金额的同学可于2021年9月4、5日返校后进行报到注册;学费金额大于贷款金额的同学可于9月3日(周五)20:00之后自行在网上缴纳贷款金额之外的学费,并于2021年9月30日前的工作日通过注册系统完成报到注册。贷款办理:为减少人员聚集,学校采取线上方式采集《国开行受理证明》的相关信息,汇总的信息将仅用于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11-24 09:41]

一、招生人数拟招生43人,最终以上级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二、招生方式招生方式均为“普通招考”。三、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四、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具有硕士学位。3.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