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招生复试办法(分数线)

2017-04-13 17:57  外交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复试工作原则
  • 二、组织管理
  • 三、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 四、复试内容
  • 1、外语口试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具体环节为
  • ①参加测试的考生集中,按考号顺序进入备考
  • ②备考约10分钟后,考生在现场工作人员的
  • ③提问、回答及考官评定成绩时间约为15-
  • 2、专业面试由各系所组成复试小组进行,每个业务复试小组包括三人
  • 3、心理素质测评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
  • 4、体检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
  • 五、录取
  • 六、复试工作日程
  • 1、4月18日 上午
  • 2、4月19日
  • (1)应届毕业生出示学生证;往届生出示毕业证书原件
  • (2)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
  • (3)个人已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及考生
  • (4)报考非全日制各研究方向的在职考生需提交所在单位同意报考函
  • (5)《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表》
  • (6)体检报告。
  • (7)博士学习期间研究计划一份,结合个人
  • (8)留学生需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出
  • 3、复试时,考生不能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
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工作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二、组织管理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和统筹此次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审定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及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三、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复试线原则上外语不低于46分、政治学不低于46分、专业方向课不低于60分。根据复试基本分数线,按所报考研究方向进行总成绩排名,经导师推荐,学院审定,确定复试名单。

四、复试内容
  复试主要包括外语口试和专业面试。

1、外语口试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具体环节为:

①参加测试的考生集中,按考号顺序进入备考室,阅读所给外文材料约10分钟,阅读时可在提供的草稿纸上作笔记、拟订提纲等,但口试时不得参考笔记。

②备考约10分钟后,考生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口试考场,考官查验考生准考证后就材料及相关内容提问,考生根据考官的提问进行回答。

③提问、回答及考官评定成绩时间约为15-20分钟,测试结束后,考生退出考场,考官立即对考生的考试情况打分。

2、专业面试由各系所组成复试小组进行,每个业务复试小组包括三人(含)以上专家。面试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做记录、评定成绩和写出评语。

3、心理素质测评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

4、体检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由考生自行到二级以上医院体检,费用自理。资格审查时提交本人体检报告,并由学院医务室统一审核。

五、录取

按教育部要求,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总分,综合其申请材料评价结果、思想政治品德、综合素质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录取名单,录取名单在网上公示。

六、复试工作日程
         1、4月18日  上午:考生报到、资格审查、心理素质测评;
下午:外语口试;

         2、4月19日:专业面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请考生于2017年4月18日上午8:30-9:30到外交学院(展览馆路校区)主楼141房间报到,报到时需提交:

(1)应届毕业生出示学生证;往届生出示毕业证书原件。

(2)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

(3)个人已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及考生认为能证明自己研究潜力的材料。

(4)报考非全日制各研究方向的在职考生需提交所在单位同意报考函。

(5)《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表》(网上下载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2)2017博士政审表.doc)。请考生交所在单位人事或政治工作部门填写审查意见并盖章后于报到时提交(无工作单位的由档案存放部门或户口所在地居委会/街道办填写)。

(6)体检报告。

(7)博士学习期间研究计划一份,结合个人学术背景、研究经历,拟订学习期间大体研究计划及论文思路和设想,供复试专家组参考。

(8)留学生需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交已发表学术论文原件及复印件。

3、复试时,考生不能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

附件: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生复试名单

复试号 姓名 考生编号 复试专业 报考方向 外语 政治学 专业课 总分
1 马燕宁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学 70 55 85 210
2 周玉萍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学 64 72 87 223
3 刘田红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学 47 59 82 188
4 吴昕泽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学 60 71 89 220
5 徐枫潇   外交学 (全日制)当代中国外交 59 65 85 209
6 毕九川   外交学 (全日制)当代中国外交 62 66 92 220
7 徐鹏霖   外交学 (全日制)当代中国外交 60 47 80 187
8 王大千   外交学 (全日制)当代中国外交 59 54 77 190
9 郑亚男   外交学 (非全日制)战略理论与中国外交 57 54 74 185
10 王春英   外交学 (非全日制)战略理论与中国外交 70 77 84 231
11 梁萌   外交学 (全日制)战略理论与中国外交 66 60 78 204
12 邢伟   外交学 (非全日制)战略理论与中国外交 54 62 81 197
13 孙舒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法二 54 62 73 189
14 郭旭阳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法一 56 55 86 197
15 易晨霞   外交学 (非全日制)外交法一 57 49 73 179
16 吕志君   外交学 (全日制)外交法一 53 58 76 187
17 李正阳   国际政治 (全日制)国际政治经济学 62 60 81 203
18 蔺陆洲   国际政治 (全日制)国际政治经济学 50 71 82 203
19 刘海义   国际关系 (全日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 46 46 63 155
20 陈欢欢   国际关系 (全日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 53 62 90 205
21 汪利华   国际政治 (全日制)国际政治语言学 69 60 72 201
22 姜钰   国际政治 (非全日制)国际政治语言学 72 64 71 207
23 黄志伟   国际政治 (全日制)国际政治语言学 56 58 76 190
24 焦超超   国际政治 (全日制)国际政治语言学 61 58 75 194
25 侯宛辰   国际关系 (全日制)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 67 64 64 195
26 李波   国际关系 (全日制)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 56 58 60 174
27 胥慧颖   国际关系 (全日制)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 49 47 77 173
28 杨凯越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 57 57 60 174
29 姚峰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 54 69 77 200
30 余晓强   国际关系 (全日制)全球问题研究 48 64 81 193
31 常玉洁   国际关系 (全日制)全球问题研究 50 66 79 195
32 罗楠   国际关系 (全日制)全球问题研究 71 63 81 215
33 毕海东   国际关系 (全日制)全球问题研究 64 63 88 215
34 蒋欣桐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64 64 71 199
35 李博一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57 74 65 196
36 黄冰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59 73 81 213
37 李垣萤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55 60 83 198
38 郑宇文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59 57 79 195
39 吴言   国际关系 (全日制)当代国际关系 59 61 82 202
40 王煜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欧美研究 68 79 81 228
41 张豫洁   国际关系 (全日制)欧美研究 63 56 68 187
42 周思邑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欧美研究 65 54 70 189
43 范尧天   国际关系 (全日制)欧美研究 55 55 78 188
44 张自楚   国际关系 (全日制)欧美研究 76 50 81 207
45 计宏亮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欧美研究 69 58 69 196
46 张方慧   国际关系 (全日制)经济外交 60 55 82 197
47 田雨时   国际关系 (全日制)经济外交 60 48 75 183
48 王家曦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经济外交 56 70 81 207
49 范景峰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经济外交 58 56 79 193
50 周方舟   国际关系 (全日制)经济外交 68 57 77 202
51 顾蕴涛   国际关系 (非全日制)经济外交 55 54 73 182

 

      

研究生部

2017年4月13日

 

原标题: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2022年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2017年,外交学院“中国特色国际关系与外交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交学院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4个,分别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理论,拟招收博士研究生27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院根据国家正式

2022年外交学院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为规范本科招生工作,保证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外交学院,由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英文名称为ChinaForeignAffairsUniversity,简称CFAU。第三条外交学院是国家公办、外交部唯一直属、外交部和教育部两部共建的小

2017年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复试工作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组织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和统筹此次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审定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及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复试基本分数

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复试工作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组织管理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和统筹此次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审定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及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

2022年外交学院推免生网络远程复试要求及操作流程

外交学院2022年推免生网络远程复试要求及操作流程.pdf网络远程复试软件考生使用手册.pdf外交学院2022年推免生复试考场规则.pdf

2022年外交学院本科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22年本科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外交学院本科招生章程》等法律、法规和学院规章制度之规定,为规范本科外语类保送生招生工作,保证我院本科外语类保送生招生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特制定本简章。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外交学院,由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英文名称为ChinaF

2022年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具体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

2022年外交学院金融专硕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2022年继续面向全国招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承担金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于1998年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2004年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2009年招收金融学专业本科生,2019年招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和金融学科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

2022年外交学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我院2022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一、招生专业与生源范围:(一)招生专业:国际法学、法律(法学)、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生源范围:内蒙古2人、广西2人、新疆4人。二、招生原则

2022年外交学院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即将开始,为方便考生了解本考点报名及考试相关信息,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考点考场安排外交学院考点(考点代码:1140)的考场位于外交学院展览馆路校区(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二、考点选择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按相关规定选择正确的报考点,一经提交,无法更改。如需修改,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